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2012-08-22 我曾經那麼地討厭醫學 (雜記)


高中生的我,因為就讀台中一中數理資優班,自以為很了不起,非常的囂張。看起來複雜難解的數學,常常都可以被我找出脈絡,一看就知道當初是怎麼被發現、發明的。高中數學,對我來說,可以精簡成是一本薄薄的定義和公式集。那時候難以理解,為啥很多人學都不會。準備考試的數學題目,目的只是把不用學就會的東西,變得很熟練,把題目朗誦一遍,解題方法就想到兩三種,一種拿來求答案,第二種拿來檢查用。總之,高中數學非常的無聊。

生物、物理和化學和數學不同的是,它們是建築在科學方法的學問。科學方法是一種有系統地尋求知識的程序,涉及了問題的認知與表述、通過觀察實驗收集數據假說的構成與測試三個步驟。我總是覺得,科學方法不是很邏輯,在定義和前提不是很明確的時候,形成的假說往往有所疏漏,只是科學家們沒發現罷了。大多數的人第一次聽到對某個主題的論述都很容易接受,而成為定見,之後再聽到其他的人討論同一主題,就不想聽了。但其實判別一個觀念的真偽和提出創見一樣,都需要費盡心思,也可能在判別的過程中,又發現了新境界。所以,這些科目給我的印象是不精確。

而國文、英文,這些學問對當時的我,只是工具。我記憶力很差,又很懶惰。讀了也會忘光光。我就上課和補習時聽一聽,也沒用心去補強。我的想法是:工具就是要用的時候再來學就好,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工具都買來放在家裡,語言也是一樣的。國文讀了好像也對成績沒什麼幫助,對於炒短線的我,不想刻意花很多時間投資這一部份。英文是和外國人交流的工具,就算我花時間把英文練到根外國人一樣,但還是比不上更多的外國人。更何況,我需要用的時候我可以再來學,也可以請個翻譯,更可以要求外國人跟我說中文。我想得很美,但我就是認為如此。一門學問,不能讓我出類拔萃,就沒有成就感;短期內不能立竿見影,就沒有對考試的幫助。考試,對於父母和十年前升學主義掛帥的日子裡,就是最真的道理。

到了大學,我無法理解,當醫生為什麼要念七年,醫學這種東西看起來就像生物一樣,基礎和臨床的差別感覺就像換句話說的東西。我找了一些書來看,我翻一翻目錄覺得這些東西大概兩年就可以念完了,都是背的東西。找一堆書拿來看,卻跟我想的不一樣,這可能是我這一生最迷惑的時候,這種東西念了怎麼可能記得起來,一輩子也不可能精通這些學問。學問是越念不知道的越多,但是醫學更是如此。念醫學非常的痛苦,推理和實際應用到人身上,,完全不像數學、邏輯推導這麼簡單,影響的因素太多太多。我沒有辦法承受、也大失所望,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好醫師,失去了競爭力。於是,我就過著應付考試的日子,不考我就不念,隨便翻一翻就好,考試前一天再來看,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雖然一直在六十分左右掙扎,但還是很幸運的,我沒有被考試搞死。越來越多的學弟妹似乎不願和現實妥協而選擇了結生命。因為當目標不明確的時候,繼續隨波逐流往往就是迷失。我搞不清楚念醫學要做什麼,所以我選擇先讓自己放一年假,好好決定我以後要做的事。在大學的這七年,我曾經那麼真心地討厭醫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