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2013-02-24 台灣醫療雙寶─健保與大老

美國經濟學專家讚許台灣健保
美國經濟學專家皮卡丘想起美國急診的現狀,不盡感嘆:「醫療配備都是齊全的,醫療人員也都有充分專業,但是病人就是不肯上門。」皮卡丘進一步指出:「不像台灣,美國民眾就醫的習慣仍傾向在便宜的診所與門診,而不會一窩蜂擠到急診,雖然門可羅雀的情況可以避免感染的發生,但是似乎就是缺少一點人情味。」

健保讓急診充滿人性溫暖
台灣的健保制度,讓台灣的醫療從原來主打的專業面改成情感面,以「全台急診都是我的旅館」作為口耳相傳的免錢宣傳,更因為急診就醫可享有低廉的掛號費、少少的治療費,使得等病床或是滯留急診的現象變得稀鬆平常,塑造出一種過年大團圓的氛圍。「要讓病人進來,不但可以感受到人來人往的溫暖,更有進到旅館的全套貼心服務。」這就是台灣急診成功的地方。「有急診大家都來用;有感染大家一起中。」這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態度,就是民風純樸的具體表現,也是資本主義化社會的台灣裡,難得一見的人性溫暖。

健保制度下的急診是人間幸福的堡壘
雖然面臨醫療人力不足的情形,但是只要醫療人員願意用自己的血汗支撐起急診的未來,就算不斷遇到金融危機或是經濟衰退,對大家來講永遠有一個可靠的社會安全網,讓在社會底層的弱勢,不至於因為貧窮、不至於因為疾病,而失去應有的居住與服務,沒床可躺也有大通鋪,沒飯可吃也可以打點滴。就算失業率再創新高,相信只要到了急診,幸福和溫暖還是不會跑。
大老鼓勵我們要飲水思源,但我們似乎沒喝到水。
大老充滿醫德,為醫療盡嘴盡力
台灣人才濟濟,不少醫療人員雖然體力和衝勁不比當年,但依然不斷培養舌戰技能,對後輩諄諄教誨犧牲小我的重要,也不辭艱辛開設許多醫療倫理的課程來貼補家用。「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就是大老給後進的最佳言教。大老對家人這麼好,絕對不是以下犯上或是製造動亂的人!

台灣醫療跨洋向前行!
健保全球化的願景
現在全球交通發達,如果開放健保給全世界使用,將可以把台灣轉型為世界醫療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蓋滿醫院和診所,一舉擊潰外國那種昂貴看不起的醫療不平等,讓低廉醫療為全世界共享。更應該成立大老培訓班,讓更多醫療人員升等為大老,以無限醫德為口號,傳播醫德的福音給全世界。台灣要走出世界向前行,相信靠健保的低廉醫療與大老的無限醫德,指日可待。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2013-02-23 正義醫師的神外夢

「我小時候夢想是成為神經外科醫師。」正義醫師興奮地說著。
「為什麼?」林醫師問。
「小時候覺得開腦很帥呀。」正義醫師繼續說:「要是在以前走神外,可以把整條街買下來。現在不但風險高,薪水少,還要冒著隨時被告要賠幾千萬。」

「要是生在三國時代,可能還更慘。華佗說要幫曹操開腦,最後卻被關起來殺掉。現在通常只是跟你要錢賠,不會把醫師殺掉。」
「如果我是華佗,我一定死不瞑目,搞得曹操一定會天天做噩夢,然後死得更早。」
「這樣除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就遜掉了,『死華佗嚇死活孟德』才夠看。」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2013-02-22 《史懷哲─生命的思索》名言錄

史懷哲悟出「尊重生命」的歷程。(圖取自誠品網路書店)
醫學知識能讓我有機會以最好、最完善的方式實現內心的意向,不管這條服務道路最終把我帶往何處。

對於非洲住民來說,白人拘禁其他的白人,再交由黑人士兵監管,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看守我的黑人士兵被鄰近村人嚴厲指責,因為他們竟敢做「醫生的主人」。 

唯有朝倫理目標不斷奮鬥的人類,才能夠完全受惠於物質進步,並克服伴隨而來的危險。

凡理性者,發揮至極必成非理性者。

現代人一輩子都暴露在試圖剝奪其獨立思考信心的勢力當中:生活周遭所聽所聞,盡在製造智識依賴的氛圍。這種精神充斥於個體生命的所有層面,包括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人,以及被歸屬的正是黨派或其他任何組織。

就好像一棵樹,年年結出同樣的果實,但每年也都是新的果實;所以一切具有恆久價值的觀念,也必須不斷在思想中重新創生。然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做法是,把真理的果實繫在不結果實的樹枝上,製造果實纍纍的假象。

只要開始思索人生及世界的根本問題,便會直接且幾乎不可避免地走向「尊重生命」的道路。其他結論都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一個開始思考的人,如果還只想茫然度日,那就只有麻痺自己,回到沒有思想的生活。如果他堅持保留思考,就勢必得到「尊重生命」的結論。

關於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或樂觀主義者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就知識而言,我是悲觀的;但我的意願和希望卻是樂觀的。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2013-02-20 毒物科兼差市場調查

全年無休,毒物科24小時為您服務。

半夜兩點多,電話鈴聲劃破寧靜。

「這邊是北榮毒物科嗎?」林小姐問。
「是的,請問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呢?」皮卡丘制式地回答著。
「我昨天晚上去染頭髮。我懷疑她們把染髮劑滴到我的頭皮。」

「那妳有什麼症狀或是不舒服的嗎?」
「我頭皮會刺痛、脹脹的,眼睛也不舒服。」

「染髮劑有接觸到眼睛嗎?有辦法知道是哪一牌的染髮劑嗎?」
「沒有。我今天第一次去那家,想說試看看,但沒想到技術這麼差,以前都不會這樣的,一定是他們的問題,這會不會掉頭髮呀?」

「方便留下妳的電話嗎?我們查到資料再告訴妳。」
「我拒絕透露,你可以現在查,我等你。」

「可能要幾分鐘,沒關係嗎?」
「不然我問你別的問題?」
「請說。」皮卡丘邊查邊聽。

「你覺得女生頭髮掉了是不是就完蛋了?是不是就沒人要了?」
「是會影響到外觀,不過這因人而異。」

「你不要跟我講這種答案,我是真的希望你回答。你以男孩子的角度來看,你覺得頭髮和臉蛋哪個重要?」
「這個很難說,都會影響,每個男生重視的可能不一樣。」

「你就回答一下啦。那你覺得身材和臉蛋哪個比較重要。」
「這個問我不準的。妳應該要問生活周遭的男生呀。妳如果還不舒服可以考慮去掛急診,或是等早上去妳染髮的那間店跟他們要成份,之後再去看醫生。」

「我只是來做市場調查的。」
「我查到的資料是說‧‧‧

北榮毒物科:因應國內中毒事件之頻乃,並以與國際同步、配合世界之潮流,一九八五年七月,全國第一個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成立。由醫藥護理人員輪值,以提供全天候24小時諮詢服務為宗旨。

現在也兼職市場調查?
早上主治醫師問我: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你覺德毒物科未來應該怎麼發展?
我想起月初的這段往事,回答說:「這個問題很大,我要再想想。」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2013-02-18 《志氣》觀後感〈二〉─本片的教育意義

有雷,請慎入。
黃色的體育服看起來很有精神,但不代表皮卡丘兄弟象。(圖取自開眼)
團隊意識
春英的率直在片中處處表露無遺:對美玲點出自己表現不佳而不服氣,到偷練後與學姊對決想證明實力、與被稱作貞子的一般生爭執、因為替受傷的冠平學姐說話而和教練鬧翻、負氣出走,這些雖是未成熟的舉動,但卻也是「志氣」的自然表達。

而郭教練也在春英以及吳老師的影響下,逐漸從只有嚴厲和責罵,變得善解人意。(不知道是不是被酒瓶打的影響?)

美玲則一直是實踐團隊合作的典範,起先就不顧被討厭,當眾人面點出春英的不努力,來激發她的鬥志。而春英歸隊前跳不完蛙跳時,卻又率先站出來幫忙跳。無私的領導魅力不但是拔河隊的支柱,也把大家的精神都凝聚在一起。

「拔河裡面沒有個人英雄,一個人輸就是全隊都輸。」
「那些幫你跳蛙跳的同學,有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大的力量。」
故事中發人深省的這兩句話,則簡單地告訴大家團隊夥伴的重要性。

身心鍛鍊不可偏廢
競賽往往是人人之間的對決,投入愈多練習,獲勝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當然搞到運動傷害之類的副作用就不值得鼓勵了。) 此外,前拔河隊學姊淪落到擺地攤被人嫌,也讓春英對自己以及團隊充滿著疑問和怕失敗的恐懼,但唯有克服怕輸的心魔,才有辦法放手一搏地繼續努力。只能說平時身體和心理的鍛鍊都不可或缺,才能在賽場上拿出最好的表現。

贏者通吃的殘酷
獲勝才是優秀的明顯證明,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煎熬與投資,就是競賽的殘酷以及得冠軍的魅力所在。像是主任想解散拔河隊,就明確表達出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大眾想法,畢竟夢想不能當飯吃,如果沒有好成績的支持,除了讓拔河隊員失去一切之外,學校也難以和家長及社會大眾交代。但在可以代表國家比賽後,主任也不吝惜地資助五萬元,就是拔河隊證明自己優秀讓她認同的結果。此外,競賽少不了運氣成分在,沒有年齡限制的修改,繩力女孩們也不會有得到世界冠軍的機會。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天,大家也只能為自己努力、為自己負責,成功的機會是要靠自己贏得的,雖然可能時運不濟,但是依靠怪罪大環境與政府也無濟於事,天下本來就很少有公平正義,我們只能努力把自己準備好。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2013-02-17 《志氣》觀後感〈一〉─親情的描寫深刻自然

有雷,請慎入。
這是滿滿感動的勵志片。(圖取自開眼)
《志氣》是改編台灣景美女中拔河隊勇奪世界盃冠軍的真實故事。因為是勵志片,本來沒啥進電影院的動力,但看到PTT好雷不斷,又剛好有空檔,想說偶爾看看好的勵志片也不錯。

親情
一開始,阿嬤送別春英北上就學,相信就帶給觀眾滿滿的感動。阿嬤和春英兩個人本是相依為命,春英北上就變成自己要面對獨居的孤單,阿嬤用不厭其煩的叮嚀掩蓋住不捨的情緒。

「做雞就要掅,做人就要翻。」阿嬤叮嚀說。
「要認份、要打拼」是春英最誠摯的應對,也樸實地渲染出雙方多年的情感。

在春英因為頂撞教練而回家鄉時,阿嬤也不追問她非假日返家的原因,而不假思索地帶給她溫暖來化解尷尬。這是親情的無償付出,也展現了長者的智慧。至於後來阿嬤昏迷時,春英展現的猶豫與擔心,還有阿嬤聽到春英獲勝後手動起來,都是再度補充雙方真摯的親情。

另外在冠平與父親的關係改變,就是動態的親情描寫。起先是父親對女兒去拔河的歧視和不諒解,到去比賽現場觀看,為女兒隊伍獲勝而開心,而看冠平不計前嫌地跑過來,卻又不好意思地作勢要她歸隊,表現出過往行為的愧疚。這些表現真實而不做作,完整而不多餘,都展現出導演的用心以及演員的功力。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2013-02-15 哲學家與巴拉刈

「大老是哲學家。」正義醫師笑著說。

「何以見得?」小林問。
「大老的理性到了極致。」

「是嘴砲到了極致吧,再加上無情無義、沒血沒淚。」
「這可是你的理解。可不是我說的。」

「人還是要有點感情才好。」
「這就是你為什麼當不了大老。」

「大老只有虛無飄渺的醫德吧。」
「對於大老,我們心中只能有尊敬。」

「哇哩咧!我看還要挪抬吧。」
「不的,挪抬通常是給騙子和人渣用的,大老不是這種人。」正義醫師繼續說:「對這種人的尊敬要放在心裡,不可以表現出來。」

「我看你也跟大老一樣嘴砲。」
「沒這回事。大老往往靠嘴就能分享無窮的智慧,言語間散發出一股芬芳,就像花香一樣。我的境界差得遠呢。」

「可是實際上卻像巴拉刈一樣,大大地震撼著你我的心靈。」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2013-02-14 《大尾鱸鰻》告訴我們什麼?

有雷?請慎入。
看字體就知道這是個搞笑片。(圖取自開眼)
《大尾鱸鰻》在春節檔期開出亮眼的票房成績,引起不少網友的撻伐。部分PTT電影板網友甚至以「剝削電影」、「電影的沉淪」、「餿水似的飽足感」等用詞來表達自己對本片的質疑與對台灣電影前景的憂心。

而《大尾鱸鰻》主要的爭議點在於內容主要是靠諧音梗和髒話來製造笑點,搭配豬哥亮的個人魅力,其它部分只有輕描淡寫,而缺乏深刻的教化內容。所以本片被當作「豬哥亮歌廳秀的2013春節賀歲戲院版」,遠不及這些網友的期待。但顯然還是有不少觀眾買單,很多網友也認為好笑就好,賀歲片也不需要這麼高的標準。

《大尾鱸鰻》由於劇情簡單,不用擔心平日沒有看電影的觀眾有理解困難,甚至片段來看也可以當一則則的笑話來看,加上可以引起年長觀眾對豬哥亮及老牌演員的懷舊感,因此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家人一起看,選在放年假的時候上映,又剛好配合家人團圓的時機。本片完全是為豬哥亮個人打造,或許除了「豬哥亮的個人魅力」及伴隨的「低俗笑點」外,本片沒有其它亮眼之處,卻是台灣早期文化的體現,略顯低俗但卻不容忽略與歧視。反過來想,外語片若是如此多的垃圾話,質疑的聲浪就會少得多,文化沒有高下之分,尊重就是最好的態度。若是討厭髒話的朋友,可能會很失望。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如此亮眼的票房,不但告訴我們「髒話笑」是最通用的語言、也藉著回憶逐漸被淡忘的本土文化,來拉近現代社會人們的代溝與距離,讓春節充滿歡笑與溫馨,或許這是當初連導演都沒想到的。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2013-02-13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的臨界點

Q 
醫勞盟為「成大實習醫學生林彥廷猝死案」於2013131日拜訪監察院,但得到的回答卻是:勞委會說林彥廷不是勞工,教育部沒有盡力保護學生,衛生署只保護病人。那醫療人員到底該用什麼方式來爭取權益?

A
醫療人員若要使用一些理性的方法,期望能改善醫療工作環境,前提是政客或是他們的幫兇多少遵守一些規則,但今天規則卻是由政客所把持,評鑑的假資料也成為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最好面具。

若要採取更進一步的罷工,醫療人員卻被醫德給綁死,已經無力抵抗,若罷工會被抹黑是沒有醫德的醫師,遭殃的將是剩下沒有參與罷工的工作同仁。

網路的力量雖然很大,但是只要另外找些醫療受害者成立一些仇醫聯盟,不論醫療人員叫罵聲有多大,都會被淹沒在另一邊的回罵聲中。

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藉由仇醫的本質來賺取選票。健保開辦以來,最大的成就,不是民眾就醫門檻降低,也不是全民健康的提升,而是滲透整個社會的「仇醫」教育,大幅壓榨醫療人員。仇醫的手段,是既沒有規則,也沒有良知。

醫療人員只能掙脫醫德的枷鎖,或是「理性地」慢慢在爭取民眾的普片認同之後,再進一步看看有沒有機會改善醫療勞動正義。

Q 
為什麼如此多的醫療人員過勞、超時工作,仍然引發不了多數民眾支持?

A:
1.      大多數民眾看不到這些訊息;
2.      看到的人中,很多人認為這些不是專屬於醫療人員的困境,認為其它行業也都有超時工作的情況;
3.      即使相信媒體和醫療人員,很多人也覺得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
4.      即使民眾覺得醫療人員的犧牲很悲慘,但是誰叫這些人沒有富爸爸,也只能認命;
5.      與其和醫療人員一起對抗,還不如要求健保壓榨醫療人員多一點,可能會更有利;
6.      當然也有很多民眾,意識到自己的就醫品質下降,也想為醫療勞動正義出一份心力;
7.      政客隨便討好前五種人就好,就可以壓制第六種人的聲音了。
8.      政客要打擊弱勢醫療人員的方法就是:
以高標準醫德來質疑、與媒體合作醜化醫界、利用總額或是評鑑來拖延和恐嚇。

參考資料:
《陽光時務週刊第42期》主編的話裡對中國民眾為何不抗議的解析、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2013-02-12 《悲慘世界》碎碎念

有雷,請慎入。
看看別人的悲慘,體驗自身的幸福。(圖取自開眼)
個人對音樂劇和原著都沒有研究,但是應朋友之邀,不才就寫個廢文,發表一下唬爛的心得。

話說,為支付女兒支出的芳婷淪於妓女賣身,不幸與尋芳客起了衝突,差點遭到賈維逮捕,市長(尚萬強)看到如此情形,上前了解自己差點間接導致芳婷女兒病死,因而答應帶芳婷到醫院,並且照顧她的女兒。

非常神奇的是,不知道是我漏看,還是劇情沒提到,尚萬強一看就知道芳婷需要送醫,而最後芳婷也真如他所預料而往生,這實在令人非常佩服。經歷過19年的牢獄之災,不但開工廠、當市長,還有如此嫻熟的醫療判斷能力,實在令我汗顏。

再來,芳婷在送醫後就有病床可躺,可以發現當時沒有缺乏推床的醫療問題,這是她少數比較不悲慘的地方。而病況惡化之後,身旁只有尚萬強,連未成年的女兒都不在,表示沒有家屬在,若是在今日來治療,因為沒辦法簽放棄急救同意書,可能就要經歷悲慘的插管與心肺復甦術治療,最後痛苦地死去。

馬里歐看似平凡普通,但是卻莫名其妙深獲革命軍的支持與正妹們的青睞,自己參與起義大難不死,愛波寧幫擋子彈而犧牲,中彈後又有金鋼狼的護駕,這樣的人生也過太爽了一點。在呆呆的放尚萬強離開之後,才知道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有點後知後覺的感覺,真不知大家是欣賞他哪一點。尚萬強、賈維、珂賽特、愛波寧等人都是因為際遇而導致無法阻止的悲慘,馬里歐卻是故事中最有自主權又幸運的人。只能感嘆:愛情沒有邏輯,生命亦如是。

過年期間看《悲慘世界》,看了之後並不會覺得了無希望,雖然當不成馬里歐,但是至少我們有便宜的健保,也因為健保,我們雖然歷經多次金融海嘯經濟衰退,但在社會底層的弱勢,不至於因為貧窮或疾病,而失去地位跟保障。相比之下,台灣社會似乎沒有這麼悲慘,自己的命運只能靠自己拓展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2013-02-11 生日與年齡

生日是疑惑的。
一個人出生的日子是生日的定義。
我們僅能從旁人耳語或記載來確立。
但是卻沒有人能自己真正確認這件事。
沒有他人,生日就不存在。
所以,生日是因他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年齡是恐懼的。
藉由生日當作起點,連接當下成的直線稱為年齡。
藉由生日當作起點,通往此刻成的曲線稱為生命。
回首看遠處,出生早已模糊。
低頭看近處,過去無法改變。
探頭向前看,未來不能迷惑。
年齡不代表閱歷。
是年齡給予閱歷測驗的機會。
從成長到志業的建立,
從體會到感情的經營,
從無念到道德的信守,
線可長,可短,可曲,可直。
他人定義了生日,生日定義了年齡,但是閱歷與生命需要我們自己去定義。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2013-02-10 臥軌事件是對是錯?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發動臥軌抗議事件」的正當性引起許多人討論,似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所以會有不同的解讀:
1.       有的人為被影響的乘客叫屈,覺得不論如何臥軌就是錯的, 因為會影響到他們的權益,關廠工人連線為了自己的權益而犧牲他人就是錯誤的。
2.       也有很多朋友認為應該要發揮同情心,畢竟被臥軌影響的是少數民眾,但是關廠工人已經沒有退路了,為了顧全大局,應該要用體諒代替指責。而被影響的乘客也有人支持此觀點,像是台灣大學政治系學生李思慧發表《謝謝你們為我們臥軌》一文。他們認為臥軌事件是對的,是為自身權益據理力爭的表現。
3.       也有像是馬總統一樣的,認為這固然需要發揮同情心,但若要政府出帳,要有根據,是法律問題。畢竟政府出錢,等同於使用納稅人的錢,就算分擔之後負擔不大,也不能因此而這樣開先例。

若要問我「臥軌事件是對是錯」,我覺得這不是個簡單的是非題,若硬要用簡潔的答案來說,我只能回答:有對有錯,要比較個人的立場與當下社會文化的價值觀。

受影響的乘客的觀點
受影響的乘客每個人受影響的程度不一樣,心中的感受更是天差地別,有乘客在月台上怒喊「拖走」,就被解讀為不耐煩與憤怒,或是把事件衝突尖銳化,或是認為這是同理心的吝嗇。但其實這只能問喊話當事人的想法,拖走其實是中性的說法,不拖走難道要輾過去嗎?還是說讓鐵路運輸陷入僵局,來影響更多的人。我是覺得抗議已經被知道之後,把關廠工人移開後,再來討論要如何解決可能會好些,另外用「移走」代替「拖走」。當然若是要此事件更加有戲劇性,關廠工人可以考慮寧死不從,更激烈就是當場以生命來捍衛尊嚴,搞得像革命一樣,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取的,這就取決於各自對生命價值的表述。

問題是,誰能夠時時都保持理性,為什麼被影響的乘客要去花心力了解關廠工人的訴求?為什麼就必須為了公義而犧牲自己的時間?為什麼在被影響而火大的當下,喊出「拖走」就是錯誤的?

假設一名醫師剛好是被影響的乘客,因為這樣而讓他失去了好好休息的時間,在隔天進行醫療的時候發生了醫療錯誤,而對病人造成了傷害甚至死亡,家屬會因為醫師不幸受到臥軌事件影響而原諒他嗎?當然幾乎不太可能。你可以說醫師沒有休息就應該請假,但是真的有辦法請嗎?這個世界似乎不是這麼的簡單,而受影響乘客的損失似乎更是可大可小。我們不應該用自己主觀的想法來評估乘客是否該犧牲。你可以說這名醫師不存在,但卻沒辦法證明這樣的事情不發生,畢竟發生了也沒人知道。這就變成了非當事人很難去質疑乘客不滿的正當性,畢竟他們也是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關廠工人連線的觀點
而對關廠工人來說,他們用了許多方式,但是訴求一直無法獲得理想的回應,他們似乎也無法保持理性,他們認為這些本來就該是他們應得的,而且國民教育也沒硬性規定,合理的表達訴求首先要做什麼?如果不行要怎麼做?然後再不行要怎麼辦?所以,臥軌變成他們的一種選擇,他們可能不夠理性,但是不嘗試他們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各種想法的缺失
回頭來看第一種想法:「有的人為被影響的乘客叫屈,覺得不論如何臥軌就是錯的, 因為會影響到他們的權益,關廠工人連線為了自己的權益而犧牲他人就是錯誤的。」應該改成關廠工人連線為了自己的權益而犧牲乘客,對不願自己利益受損的乘客來說,的確是錯誤的。所以,關廠工人連線應該對乘客致歉,甚至如果能賠償乘客的損失會更好。

第二種想法是認為應該要發揮同情心,但是同情心要不要發揮就是乘客個人的問題,而其他民眾因為跟自己關係不是這麼顯而易見,只能說民眾應該發揮同情心,但不論再多的同情心,對關廠工人的影響可能實際幫助不大。

而馬總統的想法,大致上是沒有什麼問題,雖然媒體下的標題可能又引起民怨,但不能就因此認為馬總統其實給錯誤的答案。馬總統應該要做的是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跟大家一起討論是對或錯。制度錯誤讓關廠工人蒙受損失,就必須有人代表制度上的缺失出來道歉與解決,如果不能用政府的錢來解決,就必須另闢財源,看是要用募款的方式,或是用個人與政黨的經費來解決,相信可以提高此事圓融落幕的可能性。

結論
受影響的乘客為自己的時間而喊,關廠工人也為自己的權益而戰,這都是民主的表現。我們看新聞與資訊其實可以想得更深一點,事件不一定只有對或錯,其中的模糊地帶可能是錯綜複雜的。臥軌事件是制度的錯誤而逐漸衍生出來的,未能全盤瞭解而去指責「關廠工人不理性」、「乘客沒有同情心」的旁觀者,可能才是不理性與沒有同情心的人。當然,這故事也告訴我們「政府不一定全是對的。」在思考的同時,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2013-02-09 臥軌事件是魄力問題還是法律問題?─從馬的觀點來看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發動臥軌抗議事件」引起社會許多關心「勞工」的聲音。但是我們的總統也值得大家關心。

勞委會應該要有人為「勞工」和「馬總統」負責
當年說好要向資方求償並且保證勞工不用還款的勞委會,因為受到監察院與審計部的「糾正」壓力下,所以只好向這些底層勞工提告求償。不把這些貸款拿到手,勞委會會被認定圖利他人而瀆職。看起來,「現在的」勞委會實在很無辜,他們這些小公務員只能依法行政、謝謝指教不是嗎?但因為這是勞委會和政府以前自己的缺失,所以在道義上是有責任的。在道義上有責任的話,「現在的」勞委會的選擇就有兩種,一種是像現在這樣,堅持提告逼急勞工、逼他們去臥軌,讓馬總統說:「這不是魄力問題,是法律問題。」這不是陷長官於不義嗎?總統必須想辦法叫勞委會高層們回家吃自己,屬下若都這樣辦事,自己的民調只會不斷創新低。不然就真的是魄力問題了。

媒體對馬總統也不友善
聯合報在二月六日報導「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在中常會上表示,他一直有在關心此事件,當初政府是為了解決私人跟雇主關係,用借貸方式處理。他們要求政府解決,但法律沒有依據,也沒有這筆預算、也沒有這個科目,哪個公務員敢這樣做?馬英九說,欠款約二億多費用,需要一步步解決,若要政府出帳,要有根據,這不是魄力問題,是法律問題。馬英九表示,政府一定會抱著同情心去了解,協助勞工解決問題;但用臥軌方式表達,阻礙交通,民眾也會有意見。」

但是標題只寫「回應關廠工人 馬英九:法律問題」,這樣的標題給人有點不情不義、只看法律的觀感,這不是又在低迷的民調傷口上抹鹽嗎?應該要改成「回應關廠工人 馬英九:政府一定會抱著同情心去了解」,這樣不是看起來好多了嗎? 馬英九總統也變成弱勢的一方,自己最在乎的民調似乎任人宰割。但是,馬總統也很難出來為自己平反,因為台灣媒體嗜血已經不是第一天了,是媒體素質不良?民眾喜歡腥羶色的報導?還是政府施政不當?媒體不會承認自己報導有所偏頗、民眾也不會承認自己喜歡看,到頭來又怪罪到自己身上。馬總統真是怎麼做都不對呀。

馬總統忍氣吞聲
在屬下辦事不力,媒體又雪上加霜的情況下,加上自家國民黨立委又頻頻跳出質疑自己競選黨主席的正當性的情況下,真的不可不稱讚馬總統的忍讓。又有誰能頂住此等壓力呢?只有多年力行規律慢跑和游泳的馬總統才能堪當如此重任。運動能紓解壓力,真是一點也不假。

結論
回頭來看,臥軌事件不但是法律的「漏洞」問題,也是馬總統的魄力「無從施展」的問題,更是政府官員以及媒體的教育問題。馬總統不能說苦,這事件是他個人的政治考驗,也是勞工們的悲慘世界。當初說「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現在卻發現寸步難行,國家百病叢生,我們應該再給馬總統五十年,讓馬總統實現我們黃金十年的夢。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2013-02-08 《誤醫誤診》名言錄

我是天生的大夫,因為我的名字是許「達夫」。

我生性叛逆,很難墨守成規,又是AO型直性子,感性與理性兼具,常有感而發,想什麼做什麼,敢言人所不敢言。過去常被人稱為「反骨」,意味著我常唱反調,與眾不同。這種個性是我的優點,也是我的缺點。它讓我思想活潑,不拘小節;但也讓我理直氣壯,看人不順眼,時時與人衝突。

我高中時代對美術有一番興趣,曾經追隨油畫大師李石樵,也曾經一度想改考藝術系,後來發現自己資質、美感不夠好,退而考醫學系。但是高中美學訓練讓我對空間、形象有較深入的體會,在學大體解剖由其是神經解剖時,別人只會死記硬背,我卻能融會貫通。

我對醫學熱中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每每讀到深夜有所理解時還會跑到馬路上手舞足蹈了起來。

但是有些同學比我更忙,一、二年急忙著交女朋友,每晚都為參加舞會而趕場;三、四年級忙著抄「共筆」,考試忙著作弊看考古題;五、六年級見習時與護士打情罵俏,開會時永遠坐最後一排;七年級當實習醫師發揮交際手腕,努力討好總醫師甚至主任,到頭來成績依然亮晶晶。

醫師畢業時都會做一個宣誓:要為病患做出無怨無悔的服務。對照事實,這個誓詞之可笑,就像現代新婚夫妻在牧師前宣誓要白頭偕老,永不遺棄,不久後卻以離婚收場。

王永慶是辛苦起家,凡事要奮鬥競爭,他的管理哲學自有一套,有一次他說:「我們做生意的天天在外頭鬥爭拼命,你們醫師卻在醫院裡享清福!為什麼不設兩個院長、兩個主任,有鬥爭才有進步!」鬥爭就是王永慶的基本哲學,台塑關係企業的一級主管都非常厲害,因為他們都是鬥爭高手。但當時在場的醫師就賭氣說:「那為什麼不設兩個董事長,先鬥給我們看!」這種鬥爭哲學固然可以發揮競爭功效,卻非常沒有人性,非常要不得。

當年我擔任副院長時,曾經花了兩個星期很用心完成一篇給院長的建言:「醫院的浪費」,洋洋灑灑幾萬字,結果被掃地出門。

我對醫院經營、管理可說是駕輕就熟,而在擔任行政職務時也沒有離開臨床工作,對臨床醫療更是經驗老到,過去二十年至少動過一萬次腦部手術。

回顧過去近三十年的臨床與醫院管理經驗,從小診所到醫學中心,從小醫師到主任和副院長,可說是見識廣闊,無所不知。

從臺灣頭到臺灣尾,三十多年累積的臨床經驗相信無人能比。

幾乎所有醫師都罵我是醫界敗類、最壞的示範。

我手機開放目的就是要提供機會讓病人可以充分瞭解自己病情。

我吩咐親朋好友在我死後,我的屍體可以任意處置,但我的網站務必永遠留存。

「有誰願意來跟我學?年輕醫師都去學美容醫學或美容手術了。」等我退休後,這種手術就真的要在臺灣走入歷史了。

你可以想像一個「不生病、不吃藥、不住院」,個人、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生活在幸福與健康的世界嗎?這樣的世界真的不可能嗎?當然可能,而且只要十年就可以做到!

臺大應該發揮國家醫院的功能,把重點放在研究與教學,其他如榮總與長庚也應該如此規劃。

所謂專科醫師,就是什麼都不懂的醫師。

〈以上圖文取自許達夫著《誤醫誤診》一書、博客來〉

結論
本書內容確實有不少醫療的特例,但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來責備其他盡責的醫界同仁。許醫師的個性在醫界受到的委屈,讓他有志難伸,除了經營診所行醫之外,似乎只能訴諸此等主觀感強烈的文字,卻正好呼應許醫師對自己「看人不順眼,時時與人衝突」的形容。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2013-02-07 《丈量世界》觀後感 & 腦補

有雷,請慎入。
人帥,就算是宅男也能娶到正妹。(圖取自開眼)
主軸
《丈量世界》是改編自德國作家丹尼爾凱曼的暢銷同名小說。故事是描述兩位傳奇人物各自的故事以及相遇擦出的火花。一位是數學家暨天文學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一位則是探險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8-1859)

高斯
人稱為數學王子的高斯,15歲便由數學老師推薦領政府獎學金進Collegium Carolinum,現今的不倫瑞克科技大學(Braunschwei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進行高等數學的研究,19歲就解決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在數學、物理、天文學、大地測量都有非凡的成就。

因為當時生活環境之中,沒人跟得上高斯的天賦,從思考的速度遠遠領先於眾人,就可以想像他可能會覺得一般人智能不足,也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很難跟自己溝通。這樣的天才屢屢嘗試要耐心地和人溝通,卻往往徒勞無功,孤獨似乎是他的宿命。高等數學和算術的差距,相信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不清楚。內向並嚴謹的個性也讓高斯寫好著作才找康德討論,但也為時已晚。

可但是遇上約翰娜之後,她雖然沒有經過高等教育的洗禮,卻從生活中的領悟,給高斯靈感,讓高斯得到突破。幸運的是,約翰娜也明白高斯的出類拔萃,在拒絕高斯求婚之後,經過仔細的考慮之後,還是選擇答應,即使知道婚後高斯可能因研究而分不出心力經營感情。因為以生活能力來說,高斯相對笨拙,約翰娜臨終前也無私地把高斯託付給自己的好友。沒有約翰娜的幫助,高斯可能早就往生了。

洪堡
而被譽為哥倫布第二的洪堡,是著名的德國自然科學家、自然地理學家,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涉獵很廣,特別是生物學地質學。片中描述他和同伴埃梅·邦普蘭親赴原始森林,深入奧利諾科河,以身試毒,計算土著身上的頭蝨,更在探勘洞穴與攀登火山之中歷經萬種險境,亦與食人族相聚同歡。

雖然洪堡對探險有著無止盡的熱情,也認為人人平等,但對於法國同伴埃梅的態度在片中卻令人火大。從探險一開始洪堡的拒絕握手,自己被貶低為助理,在遭遇土著攻擊時洪堡選擇先救儀器,自己享受難得的魚水之歡卻遭到責備,新發現也被洪堡當成個人的功勞,罹患熱病卻遭到洪堡說風涼話等,這對大部分人一定難以接受,更何況長期與他共事,埃梅卻能對洪堡的一再忍讓之餘,又多次幫助其善後,讓人無比敬佩。雖然在淺意識中可能有想要殺死洪堡的衝動,但其實能夠了解洪堡的人也只有他。

再度相遇之後
因為天才看了太多他人愚蠢的行徑,很容易有著自以為是的心態,在兩人再度相遇之後,擦出文人相輕的火花。洪堡點醒高斯:天賦是上天賜與,不要自覺了不起而看輕他人;高斯也針對洪堡對埃梅的不當態度做文章。雙方雖有口角之爭,但也因此發現到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有如瞎子摸象一般,都只看到自己擅長的部份。天才宅男和不怕死的探險家也因此而認同對方。

有何不同
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對普魯士軍官來說沒用,甚至到要威脅收回高斯的獎學金。以常人的眼光,高斯就是一個足不出戶的宅男,研究的是看似無用的不實際理論。而花時間看這部片的觀眾對高斯來說,觀賞電影可能也是沒事做的人才從事的行為()其實,每個人面對事情的方法是有所差異的。高斯習慣從邏輯與思考出發,洪堡則是著力於行動與實驗,而一般人卻是憑感覺與直覺。每種方式都可能有各自的偏差,當他人和自己有著不同意見的時候,從這三方面來思考,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尊重加上理解,大家一起來收服神奇寶貝吧丈量世界吧。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2013-02-06 《在霧中》觀後感

有雷,請慎入。
所背負的、所面對的、所選擇的。(圖取自開眼)
假文青升等必備
特地搭捷運跑到老遠的電影院,僅看一部《丈量世界》顯得小題大作,若就此折返也覺得太宅過於居家,於是選另一個電影來填補清閒。《在霧中》海報上標榜「2012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給人劇情寓意深遠、觀眾品味非凡的提示。要從假文青翻身,這是個不可錯過的練等時機。

細膩深遠 簡而不潔
整體來說,這部片雖然是在二戰,卻沒有刺激或是大規模的戰鬥,音效恰如其分,但音樂卻不是很深刻,看起來一點都不「爽」。當然這類片,重點在於故事背後給人的啟發和思考,對於聲光享受,大家就不要有過多的期待了。對我個人而言,除了因慢節奏感到想睡不適應之外,其實對整個劇情的邏輯架構清楚明白。在不一樣的環境、立場之下,我們背負的、面對的,會影響我們做出什麼選擇,我想這就是導演希望帶給大家的。

(以下屬於觀賞過本片的讀者)

慈悲帶來的第一次遺憾
背景是在1942年由德國統治的白俄羅斯,當地居民組織了地下游擊隊,持續進行反抗行動。主角蘇山亞是個血汗勞工鐵道工人,在壓迫下,從事德軍必須的鐵路相關後勤,因為同伴心生不滿決定破壞鐵軌,好讓鐵路出軌,在晚上之前逃之夭夭。蘇山亞雖因慈悲提出反對與質疑,但因屬於少數而不被採納。不幸的,火車提早經過,東窗事發後,快快的一併被逮捕。這些白目的同伴都被判了死刑,蘇山亞也想以殉道換取尊嚴和家人後續照顧,納粹德軍眼看蘇山亞不願屈服當內奸,假惺惺地揮手道別,實質上卻設下悲慘的人性陷阱來顛覆主角的人生。不死,是第一個遺憾。

慈悲帶來的第二次遺憾
獨活的沉重代價,讓蘇山亞雖險象環生卻無法興高彩烈,村莊裡瀰漫著不信任的氣氛,主角被烙上叛徒的烙印,妻子也抱以懷疑眼光,所有人包括主角都認為吊死才合情合理。但此時再選擇死亡為時已晚,蘇山亞只能苟活,一步一步在納粹德軍的劇本中,扮演悲情的魁儡。蘇山亞沒有在德軍眼前以死明志,錯過自殺的時機,這是第二次遺憾。

慈悲帶來的第三次遺憾
游擊隊員布洛夫和維堤克在主角的預料中在深夜造訪村莊,蘇山亞被押入森林,對於叛徒的槍決似乎無可避免。主角為求死得其所,讓身為舊友的布洛夫心軟,從而答應避開沼澤,也讓蘇山亞自行挖墳和保留外套當給妻兒的遺物。一再的拖延死亡造成了第三次死不成的遺憾,德軍伏擊重創布洛夫,主角又因為慈悲而留下來照顧布洛夫,怕死又膽小的維堤克逃跑後再度折返,想看看結果如何,卻看到不可置信的畫面─「蘇山亞為何不逃?」

猶豫與無腦─布洛夫
布洛夫當初是因為卡車被無償借用,心中的不滿無處發洩,就把卡車炸了而加入游擊隊。布洛夫雖後悔自己的拖泥帶水造成的代價,但也只能讓主角背著走,到底蘇山亞是愛國者還是叛徒,快死的自己也無從插手決定。

自私與膽怯─維堤克
蘇山亞希望藉由背負布洛夫,展現自己的真誠與努力,看看是否讓維堤克願意給予平反自己的機會。自私的維堤克才不在乎這些,只想把蘇山亞當替死鬼,好順利從德軍的勢力下逃脫。

布洛夫與維堤克的下場
最後,布洛夫還是傷重不治。維堤克讓背著布洛夫屍體的蘇山亞先探路過馬路,自己卻仍難逃死亡命運。路過的警察以為是強盜而開槍打傷維堤克,卻自行搜刮身上的金錢、皮帶與靴子,還補上一槍送維堤克上路。這種謀財害命的小人,以正義之名為面具,手法乾淨俐落,行為卻泯滅人性。

蘇山亞的萬念俱毀
蘇山亞基於慈悲而替兩位游擊隊整理儀容,但失去平反希望的自己,似乎只能在霧中鳴起最後的槍響。

結論
慈悲的蘇山亞、猶豫的布洛夫、膽怯的維堤克都悲劇收場。
戰爭之中,利益與生存優先,無助的人們總有說不完的苦痛。
危機之中,人心快速腐敗,真誠與努力有時也無從獲取信任,只能說不擇手段是人類的天性,也可能是不得已的選擇。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2013-02-04 《FBI犯罪現場蒐證手冊》摘要

純文字組成卻很有震撼力的封面,取自博客來。

這本美國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的手冊,是用來提供如何安全有效蒐集、保存、包裝與運送證物的指導與程序,並且詳述FBI實驗部門與業務科技部門所執行的鑑識調查。全書分為四章:

第一章 提交證據
短短的開頭主要是簡介如何提出證據,以及檢驗申請、包裝與運送證物。

第二章 證物檢驗
內容最豐富的第二章,讀起來會有點乏味,裡面列舉超過50種的各式各樣犯罪現場證物的蒐集、分裝與提交、以及檢驗方式,也告訴我們要寄送到哪裡去,也附上了各相關單位的電話。

第三章 犯罪現場安全
這裡先簡介各種可能的暴露途徑,也概述血液、化學品、光源與X光、侷限空間與開鑿的安全注意事項,也提及手、足、頭、眼的個人防護設備,最後則說明危險物質運輸與危險廢棄物規定。

第四章 犯罪現場搜查
第四章告訴讀者要對犯罪現場進行搜查之前,需要的準備,像是人員的組織和編制、防護與安全、搜索令及其它文書作業。準備之後,就是進行可能的初步調查,分工合作地去記述、攝影、素描、蒐集物證、細部處理與文書記錄,到最終搜查後撤離,這些本書都有簡要的提示。

本書的讀者群
當然如果有一天你需要提交證物給FBI,這裡面提供了一些蒐證細節會有幫助,但其實打電話詢問就可以了(如果語言方面沒問題的話)這本手冊是給犯罪影集的粉絲、推理與犯罪小說的讀者以及作家參考用的「工具書」,對一般人可能就沒什麼特別的吸引力了。

個人感想
因為本書畢竟是「手冊」,而不是教科書,所以部分內容沒有詳細說明清楚「這些原則背後的原理與原因」,不過由一堆大小字組成的純文字封面倒也挺吸睛,而這麼硬的題材也有中譯本,則令人對未來犯罪推理界的翻譯有著更多的期待。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2013-02-03 糧食戰爭〈一〉─全球化飲食淹沒台灣

最近有朋友問我高雄有哪裡好吃的?我仔細想了一下,發現能提出來的很多都是全台連鎖店。不知道是我對高雄美食所知太少?還是生活環境已經嚴重遭到影響?到處都是麥當勞、必勝客、星巴克、五十嵐。高雄火鍋可以吃鼎王、石二鍋,其它都會地區也吃得到,即使如此,門口仍然大排長龍。到了百貨公司感受更是明顯,從台北、板橋、新竹、台中到高雄,店家賣得東西更是大同小異。有時連似乎無所不知的Google,查出來的資訊都是經過篩選過,公認的地雷店也被寫得好似非吃不可的人間美味。因此,在台灣旅行要吃到不一樣的美食,就必須要靠在地的內行人或是朋友推薦。當然,這些連鎖店的食物也是不難吃,只是缺乏了讓人驚嘆的元素罷了。

人們吃習慣連鎖店之後,就會產生去那邊消費的習慣。有些人真的覺得連鎖店的東西比較好,也可能有相對低價之類的誘因,也有連鎖店主打的是氣氛,也可能是對連鎖店食品品管比較有信心,也可能被看似漂亮的營養成分標示給吸引。民眾愈到連鎖店消費,它們就愈壯大,開愈多的分店、也影響更多人的味覺習慣。連鎖店建立起品牌的威信,也有較強大的行銷能力,原物料成本也較容易受到管控,有些不肖業者對員工更是肆無忌憚地去壓榨,因為它們根本不在乎違法的罰金,也導致可以享受到低人力成本的優勢。

餐飲業租金、人力、原物料、行銷為主要的成本來源,傳統店家經得起考驗的就繼續奮戰,但是能脫穎而出的畢竟是少數菁英。要開新的店家入門難易度增加,除了成本和行銷壓力之外,對手又是強大的連鎖店,所以許多人開店都選擇加盟,有著標準化的流程,少了前期摸索的陣痛期,雖然賣給消費者的是相似的食品,但是自己的創業風險也能小上許多。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飲食就受到限制。連鎖店也被人們養得愈來愈獨大,形成飲食市場的寡佔型態,因為競爭者不足為懼,所以漲價與否就變成由店家做出決定,漢堡雖然漲價,但肉卻愈來愈小。今年初基本薪資調漲、二代健保上路,也變成了連鎖餐飲業不得不漲的理由。認為事不關己的人們只能看著台灣特色飲食逐漸消失,被飲食全球化的浪潮給淹沒,我們的選擇究竟是變多還是變少?就讓明日的晨曦來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