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2013-06-27 猜不透的《天機:富春山居圖》

有雷,但我猜你不會去電影院看。
IMDB1.2的片上映中,快來看,不然就下片了。
以爛片包裝的政治片
國寶山水畫「富春山居圖」被火燒成兩部分:無用師卷與剩山圖,隱喻的導演心目中的中國國土因為戰火而一分為二:中國與台灣。《天機:富春山居圖》就是講日本人竊取中國國土而遭到報應的故事,雙圖合併的結局也意味著導演期盼看到的兩岸統一。

由於講得是如此和諧的故事,此片雖被評為「敘事一塌糊塗、混亂不合邏輯、刷新爛片底線」, 更有IMDB 1.2分背書為爛片,導演在微博上表示請觀眾海涵,男主角劉德華也為自己選到爛片演出為影迷致歉。理論上這種爛片應該無人買帳才對,但在中國大陸卻有亮眼的票房表現,很多人或許不解,細細思索卻可以發現其實這是大陸人發揮愛國情操努力的成果,外國拍的好片不一定進場支持,但是自家人拍的愛國片一定要買票才顯得愛國,不論有多不合邏輯,支持兩岸統一或許是許多大陸人共有的夢想。這也提供台灣電影是否也可以使用類似手法包裝的新思路。

話說回來,本片在大陸搶先於台灣上映就是要先讓「爛片」的風評先一步在台灣傳開,以免激進台獨主義者觀感不佳,把焦點放在這片有多爛、有多不合邏輯,這樣就不會有人計較,真是用心良苦。導演要做的是表達自己的理念,而不是要引發政治立場的衝突。因為如此,本片雖耗資甚鉅,也把畫面拍得很精緻,卻故意沒有拍成人人喊打的爛片。

為什麼片名不叫「富春山居圖」就好?名為天機,意味著不可洩漏,不能明說的是導演不惜名聲的期許,更是測試大陸人對統一的嚮往。這部片的確是給大陸人看的,IMDB 1.2分、慘澹的台灣票房,這對導演來說都將為過往雲煙,歷史將會給他正確的定位,大陸人會永遠記得有這樣的一個導演,為了愛國不惜挑戰爛片的極限。

性別歧視令人髮指
另外,片中日本黑幫首領「山本」〈佟大為飾〉身旁總是眾多美女圍繞,對女性的舉止行為令人憤慨,在得不到愛的麗莎〈林志玲飾〉移情別戀時,更企圖用弟弟的性命做要脅,把愛降到自私的層次。在麗莎為肖錦漢〈劉德華飾〉犧牲後,他撕下假面具展現自己原本的醜陋,最後在愚蠢的西洋劍決鬥中敗北,也抱著麗莎的遺體選擇在火中殉情自盡。其實,山本一直都是拿到的都是假的剩山圖也暗示著在抗戰中日本一直沒有真正打倒中國,就算戴上面具〈打著大東亞共榮的旗號〉、身旁正妹圍繞〈暗示慰安婦?〉,實際上卻是滿滿的身心重創,最後還是輸掉了西洋劍決鬥〈世界大戰〉。對女性不尊重、心中只有復仇而不珍惜愛的山本是得到報應,雖然會讓日本朋友不舒服,但這的確是本片結局要告訴我們的一種觀點。

適合情侶一起去看的最佳選擇
本片的批鬥聲不絕於耳,也要講講個優點。在網路上看到一句話:「如果有人肯陪妳、能陪妳、願陪妳一起看完『富春』,嫁給他!」給了我們逆向思考的契機。我進場看時發現空蕩蕩的影廳,直到快要開始撥正片之後,才有另一個人姍姍來遲。如此炎熱夏日,情人在電影院裡獨享冷氣是多麼一件美好的樂事,旁無他人的影廳裡可以不用遮遮掩掩地享受甜蜜的氛圍,片中內容的不知所云,更讓兩人面臨共患難的挑戰,建立起革命情感,為兩性平等作註解,也為兩個人的將來建立起難以抹滅的回憶。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2013-06-25 夏蟲不可語冰

來了個檢傷四級主訴頭暈的病人,問哪裡不舒服,說得很小聲,答得更隱晦,像是天機不可洩漏。
「我頭也沒這麼暈啦,只是全身虛弱。」她不會想吐,沒發燒,呼吸平順。
「那今天在急診想要獲得什麼幫助呢?」
「我想要排毒。」
「怎麼會想要排毒呢?」
「我一直覺得有問題,想說怪怪的。」
「哪怎麼會有毒呢?毒從哪裡來?」
「鄰居呀,鄰居沒事就會到我家來,做些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可以感覺到。」
「妳懷疑他們會害妳,還是給妳下毒嗎?」
「沒有,我有讀佛經,一般人像你是看不出來的。這要修行才知道。反正你就照做,給我打排毒的點滴就好,我還要篩檢。」
我遺憾地告訴這位大德急診沒有排毒的點滴,目前也沒有打生理食鹽水的必要,請她多喝水。更猜出她想要的是癌症篩檢,急診頂多幫她驗些電解質、血紅素和血糖,建議要去掛門診治療,我建議他去看家醫科,如果可以也可以去精神科談談。大德也覺得雞同鴨講,不接受我抽血的建議,逕自逃離這種不講佛法的醫院。

以前總有股氣節,上班勸告民眾不要濫用急診,下班吐槽醫療歪風。但是價值觀的改變何其難,大眾的心靈總被垃圾訊息給灌得臃腫,對於減肥或瘦身,總顯心有餘而力不足。減重都做不到的我,似乎也沒有改造他人心靈的說服力。

或許是年紀大了,體力衰了,難過的不是滿身贅肉,而是造就我一身罪惡的妥協。每每的退讓或許讓身心得到歇息,但卻尊嚴掃地。急診工作也許算是贖罪,或是當作服刑,比較好的是有薪水當冤獄賠償,還可以回家睡。

所幸排毒點滴這種神藥只有大德尋尋覓覓,但夏蟲不可語冰,她能否找到她的冬蟲夏草呢?相信資質駑鈍,不諳佛性的醫師不只我。
本醫院人手不足,服務不好,也不收10%服務費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2012-06-21 《藥命關係》的故事與心得─你懂得反擊嗎?〈二〉

有雷,請慎入。
人正不代表可以相信
發現疑點
班克斯醫師也被同事質疑,更被挖出以前實習時,有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留下字條捏造和班克斯有感情糾葛。不過卻發現賽伯特醫師有寫過夢遊的論文,於是又去找她,問她為啥沒提醒他夢遊的副作用。賽伯特醫師表示艾蜜莉有告訴過他了,讓她繼續服用也是班克斯的責任,卻被懷疑怎麼會知道艾蜜莉有夢遊的症狀,只好推說是看新聞得知的。

更多的疑點
這疑點卻讓班克斯醫師開始扮演起偵探,他擺脫一味相信艾蜜莉的思維,發現艾蜜莉撞車時速度很快,卻只有輕傷,是因為有繫安全帶,這提供了她沒真心想自殺的間接證明,後來發現廣告公司也根本沒有茱莉亞這個人。班克斯醫師去探望艾蜜莉,詢問起茱莉亞的事,得到茱莉亞是酒吧認識的同事這明顯的謊言。不過在熱衷於查案的同時,班克斯醫師卻因為忘記去接兒子,讓家庭關係惡化。也被要求退出研究,但因此得到藥廠股票因此大幅漲跌的訊息。這讓班克斯確信自己受騙,決定扳回一城。

班克斯開始反擊
班克斯用食鹽水騙艾蜜莉說這是一種可以讓人展現真實思想的藥,注射之後會說真話與陷入睡眠。艾蜜莉注射之後卻真陷入睡眠,證明是艾蜜莉只是演戲。班克斯自信滿滿想翻案找警察揭發真相,卻被吐嘲說同案不會再次審理,而艾蜜莉的戶頭也無變化,就算揭發也沒好處,只會顯得當初班克斯和警察的無能和失敗。在不斷碰壁下,班克斯卻又有了新發現,得知賽伯特有去找過艾蜜莉,再度去找賽伯特,表示艾蜜莉需要更多的治療和更久的觀察。

賽伯特的反擊與妥協
賽伯特把班克斯醫師和艾蜜莉的照片寄給班克斯老婆來打擊他的家庭,還威脅班克斯要公布。班克斯編了一個謊言跟賽伯特說艾蜜莉不想跟她見面,也把一切都各訴自己了。賽伯特發現東窗事發,只好表示若是班克斯讓艾蜜莉出院,就不再騷擾他。

班克斯擊潰對手
班克斯限制艾蜜莉與訪客見面或通電話,更威脅艾蜜莉要做電痙攣治療,表示這是賽伯特的建議,自己已經收到賄絡。又向賽伯特表示答應讓艾蜜莉出院和解。艾蜜莉發現東窗事發,只好坦承真相,希望換取條件,也說出賽伯特喜歡同性,尤其喜歡自己,並教導她精神醫學和裝病的方法,進而合作策畫這一系列的詐騙手法。艾蜜莉出院後去找賽伯特套話錄音,讓賽伯特被法律制裁。誤以為跟班克斯合作的艾莉絲到班克斯醫師那回診被認定有病,因為必須服從釋放條款而被當成病人再度住院。班克斯就這樣反擊成功。


心得
  1. 精神疾病常常有認定上的困難和盲點,更有許多不肖人士藉此牟利,像是詐領保險或是賺取重大傷病都是很常見的。
  2. 班克斯醫師善用自己優勢,透過對人性的了解來套話,最後反擊成功的方法很值得借鏡,冷靜思考配合努力不懈才能突破困境。
  3. 雖然本片給人想像的空間不多,但是劇情架構完整,故事描述也平易近人,推薦給喜歡心機片的人。
  4. 魯妮瑪拉超正。

2013-06-21 《藥命關係》的故事與心得─你懂得反擊嗎?〈一〉

有雷,請慎入。
這是個心機片 〈圖取自開眼電影〉
因為很喜歡《藥命關係》,就把故事內容給簡略記載,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片,如果是已經看過或是沒時間去看的朋友請繼續讀下去。

從艾蜜莉的幸福破滅開始
艾蜜莉〈魯妮瑪拉飾〉與丈夫馬汀泰勒〈查尼塔圖飾〉結婚,擁有了幸福,卻不知幸福如此短暫,丈夫因為內線交易入獄,一進去就是四年。當馬汀終於出獄,艾蜜莉卻開車撞牆自殺。

第一次看診
喬納森班克斯〈裘德洛飾〉,是個可以接受各種多元思想的精神科醫師,片中用一位海地人劫計程車的案例來代表,警察認為拿看到死去的父親開計程車當理由就是瘋子,班克斯醫師卻表示海地人在愛人去世後短期內看得見他們的幽靈可能是正常的,是一種悲傷的反應。班克斯接下艾蜜莉這自殺個案,她表示不想住院,也信誓旦旦以後不會再傷害自己,表示願意在家觀察服藥再回診。於是班克斯尊重她的想法,讓她回家。

治療效果似乎不好
班克斯醫師也諮詢過往曾治療過她的賽伯特醫師〈凱薩琳麗塔瓊斯飾〉。賽伯特醫師表示對艾蜜莉接受男醫師治療很開心,也建議用新藥治療艾蜜莉看看。治療下的艾蜜莉,有天在上班途中嘔吐,和老公朋友見面也曾崩潰痛哭,更在搭地鐵時試圖接近進站的地鐵被工作人員擋下,於是她又去找班克斯醫師幫忙,她告訴班克斯醫師說:她吃現在的藥會頭暈、失眠、失去性欲,也聽說同事茱莉亞正在吃一種新藥非常有效。參照艾蜜莉本人以及賽伯特醫師的意見,班克斯答應換藥治療。

落入圈套
艾蜜莉服用新藥之後本來的副作用都沒了,但卻多了夢遊的症狀,馬汀向醫師表示希望不要再讓她用這種新藥了,她卻堅定表示不願意換藥,寧願換醫師。班克斯醫師就加了抑制夢遊的藥給她,沒想到卻讓自己陷入這個陷阱裡。馬汀竟然被艾蜜莉刺死,但艾蜜莉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警方找來班克斯做諮詢,得知她之前就有夢遊的狀況,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艾蜜莉是兇手,一種是她是藥物副作用的受害者。但不論是哪種結果,對班克斯都是一種打擊。

一步錯步步錯
在班克斯試圖幫艾蜜莉的同時,她卻透過馬汀母親投書媒體,讓自己不但飽受媒體騷擾,也受到病患質疑。工時長,病人多,壓力大更被當成是否有判斷錯誤的證據。而艾蜜莉雖然無罪,但卻無法被釋放,必須住院觀察一段時間。她無法接受,也無法轉給自己所希望的賽伯特醫師治療。

<下面還有>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2013-06-19 《地球過後》觀後感─超越恐懼之後是什麼?〈二〉

有雷,請慎入。
傳說中的爛片其實是在講悟道的過程
悟道就要從不入戲開始
奇泰不服指令也就算了,遇到狀況也不通報,隱瞞被蜘蛛咬,讓觀眾恨得牙癢癢的,從這點來看杰登史密斯的演技值得讚許,把這角色演得這麼討人厭。正因如此,後面不論奇泰遇到什麼危機,相信大家都不會為他感到緊張,也因此給了大家輕鬆欣賞電影風景的機會,把焦點放在風景,不隨之起舞,才能跟著他一起領略開悟的過程。

不可與眾人為敵
接下來白目的奇泰被猴群包圍,竟然先出手攻擊,引發猴群的憤怒,但在父親的指示加上自己唯一能稱道的快腿下,跳進河中度過危機。在這裡他學到了不要和社會對抗,也告訴觀眾說若是遇到工作環境不友善,要不就採取妥協,不然就逃跑轉行才是出路。

換跑道是要付出代價的
接下來可能是因為游泳過河,手被寄生蟲給咬到中了毒,這也是靠父親的指示才驚險過關。解毒後陷入昏睡,醒來卻發現補充氧氣的藥壞了兩個。不熟悉的環境下往往隱藏著事先沒想到過的危機,很多時候能夠幫助自己的只有親人和自己的冷靜。

開始運用智慧,但還是要靠朋友
藥不足還是被父親給發現了。奇泰再次忍受不住壓力翻舊帳,就不顧父親要求折返的命令,躍下山崖。沒想到給叼走老鷹,又補了一次眠,在老鷹的巢裡遭到老虎群?的圍攻,於是和老鷹聯手擊退對手,也開始運用智慧讓老虎踏空而墜落。不過中二不愧是中二,在製作木筏漂流的時候又睡死了,還要靠姊姊出現夢中叫醒他,而在無法達到地熱點的情況下睡著差點凍死也是靠老鷹犧牲而存活。這也告訴我們,不但不要過度反抗社會,適度地接受社會幫助也可能有好處。

終於悟道了
好不容易找到太空艙尾補充了氧氣,卻發現訊號接收不良,還有惡煞跑出來的壞消息。開始會運用智慧的奇泰跑到山上想傳送求救訊息,當然就被惡煞給追上了。父親的經驗是只要心中無懼,便可隱形於惡煞面前,進而打退看不見自己的牠,中二的奇泰無法理解如此艱深的「隱心術」提示,就像是一堆人讀佛經卻無法得道一樣,一開始只能逃竄,但在極度恐懼之中,恐懼就化為無形了,也是「十牛圖」裡面「忘牛存人」、「人牛俱忘」。有的時候天份也是很重要的,西佛當初打贏惡煞也是莫名其妙,就這樣打贏了。

返本還源
故事的最後,父親和奇泰都得救,奇泰卻只想跟媽媽一起工作。西佛說得很好:「恐懼存在我們對未來的思維之中,藉由我們的想像得以成真,所以恐懼的確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恐懼是我們自我選擇的,但危險是千真萬確的。」就算奇泰可以沒有恐懼,但卻不能保證沒有危險。由於他悟道了,知道自己不是當戰士的料,再度面對惡煞一定留不住狗命,這就是「返本還源」、回歸真正的本性。

心得
從「繫安全帶的重要性」,到「職場與社會的生存法則」,以及「不要選擇恐懼但要避開危險」,導演奈沙馬蘭不惜運用自己的名聲來告訴觀眾很多哲理,讓人不免聯想導演也是跟片中西佛一樣想要退休?好趕快去陪陪家人?當然若此片能在佛堂中播映,相信大家的接受度會高些。

2013-06-19 《地球過後》觀後感─超越恐懼之後是什麼?〈一〉

有雷,請慎入。
超越恐懼〈圖取自開眼電影〉
這是個哲學電影
《地球過後》是一部哲學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孩從凡人到開悟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十牛圖」的故事,「十牛圖」是一套圖畫集,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開悟的過程,從牧童找牛開始,經歷發現牛、抓牛、帶牛回家,牛就是「真理」、「悟道」。但如此隱晦的寓意是大部分人看不出來的,一看就知道會負評如潮,真是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勇氣。

身為凡人的中二生
背景是地球被人類毀滅後的一千年後,人類已經遷往諾瓦星球定居。故事主角是十三歲的奇泰雷吉〈杰登史密斯飾〉,因為年幼時眼睜睜看姊姊被惡煞〈電腦動畫飾〉殺死導致心理創傷與自責,所以一直想要藉由從軍來證明自己,雖然各項成績優異,但僅止於紙上談兵,過於自負以及不受管理約範是他的致命傷,他無法聽從別人的命令,總是在戰場上做出不受控制的行為,也因此沒有通過「戰士」的考核。

身為父親的傳奇艦長西佛雷吉〈威爾史密斯飾〉好不容易回家,父親一方面是奇泰的模範,一方面也因為姊姊被殺時父親不在而不被奇泰理解,雙方本就有著代溝和嫌隙,加上父子太久沒有接觸,西佛用平常身為指揮官的方式來對待兒子,沒能成為「戰士」已經讓奇泰抬不起頭,本就不服管教的奇泰當然忍受不住壓力,飯吃到一半就逃跑了。經過妻子的提醒,西佛也發現對自己孩子的態度不像個父親,但是一時間也改不過來,就帶著奇泰去出任務。

記得要繫安全帶
很不幸的是太空艙遇到了星塵暴,上面的人員都沒有這樣的心裡準備,而被迫降臨在危險的地球,那些連迫降要緊繫安全帶都不知道的人都全滅了,而西佛也因為大腿骨折陷入無法行走的狀態,父子生存的希望就掌握在奇泰身上了。奇泰的任務主要是找到一百公里遠的太空艙尾,這樣才可以發出求救訊號,而經驗豐富的西佛可以透過監視來給予他各種提示和警告。另外被關起來隨行的惡煞也有可能因為空難而跑了出來。最感到悲哀的是,地球在少了人類摧殘之後,才過一千年就顯得欣欣向榮,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性可見一般。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2013-06-12 生活隨筆〈三〉

愛與痛
或許是之前與妳的回憶太多,細數不盡,滿滿幸福不足以反胃,但疲乏了感覺。就這樣忽略災難的預兆,過錯賦予愧疚讓我以憂鬱與空洞代替懲罰,困在回憶中失落。

我貧乏無趣的無病呻吟,妳總靜靜傾聽,或默默支持,適時閃耀眼裡的光芒,讓我把戲演完、面子做足,編織過去兩年的平凡幸福。聽音樂、看電影、寫故事、耍親密。

面對一盆覆水,心如一灘死水,即使極力否認,故作鎮定,卻是再也,再也,再也無法相見。

時間不會因為妳的消逝就停下來,心慌讓我蹉跎光陰去無謂掙扎,儘管知道再多的努力也是用妳的痛苦換取我的平靜,我還是問醫生說:「還有救嗎?」讓他幫助我面對。理智最後負責決定,巧言為放下,將無情掩飾。或許能從他人身上重塑妳的形象,我的傷口也將會平復,但如麻醉般地自我對話也壓抑不了當下的苦痛。

看似破綻百出的悼念中夾雜著真實的自省,在此給妳餞行,F,我的硬碟。

放下執著,我的電腦空空如也。
把嚴肅當有趣 〈※這是個跟皮卡丘沒關係的故事〉
又是個認識認識的場合,我對不住面前這位不熟悉的男醫生,母親大人一直做身家調查,尷尬地像是面試,我就像沒看備審資料的考官,脫口而出這無腦問題:
「你為什麼會選擇當醫生?」

我已不記得細節,他講了一個故事,是關於他和他爺爺的,這七年的苦讀與往後的犧牲就為一圓爺爺的理想。若不是他堅毅樸實的外表,我一定覺得是鬼扯,他怎不轉移開話題?「先別說醫師了,妳聽過安麗嗎?」這種話應該給他來講。

像是逢場作戲般,我繼續問著:「你還有從醫的熱情嗎?」無論他對行醫有沒有熱情,我想這般質問只會讓我倆間不存在熱情。

「有沒有熱情實在很難衡量,但我在工作中累積熱情。」這簡短的答案讓我沒頭沒腦的再度耍蠢問「如果不當醫生,你會做什麼工作?」別人都問休閒和興趣,我們卻一直圍繞在工作打轉,應該問夢想的,脫離現實才能帶來輕鬆。

他用肯定我的工作來回應,不知是恭維還是反擊,也把回答問題的窘境丟給我,我簡介一下工作的樂與苦。現實地去妄想未來,不存在興味,趣味不屬這般場合,就讓政治聯誼變成高峰會:

「台灣中小企業有什麼出路?」
「對十二年國教的看法?」
「核四問題政治化的是與非?」

雖然沒有緣份,我們把嚴肅當有趣,忍住笑意變成我們唯一的默契。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2013-06-11 《腦男》觀後感─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四〉

有雷,請慎入。
推理小說就是要屍體,推理電影則免不了爆炸
正義使者不會忘記自己的任務
某日鷲谷醫師收到腦男寄來的訊息寫著:「我要殺了醫師您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位患者。」之前看到手臂齒痕的腦男還是發現到這位患者就是殺死鷲谷醫師弟弟的兇手,以暴制暴的正義還在進行。鷲谷醫師急忙冒雨趕往,卻發現患者已死以及小孩的哭叫聲,小孩是被關在浴缸裡,頭髮跟眉毛跟醫師被殺的弟弟一樣被剃光。鷲谷醫師做了這麼多卻仍徒勞無功,弟弟被殺、母親得憂鬱症、患者沒治好、救了被關的小孩的是自己價值觀不苟同的腦男。她總是只能抱著小孩痛哭,就像是公車爆炸案那時一樣。

兇手被制裁的新聞被鷲谷醫師及其母親看到了,兇手母親之前感謝的是自己,現在則是感謝殺她兒子的腦男。

「我兒子被殺真是太好了。」兇手母親說。

鷲谷醫師總是「運氣好」逃過一劫,但是無論做什麼都改變不了這世界。唯一「運氣差」的就是有這樣的母親,不接受自己的治療。

「世界上是有神存在的,之前妳提的治療,我決定接受。」醫師母親說。

腦男總是「運氣差」被誤解,但是堅持的結果往往能成功制裁罪犯。唯一「運氣好」的就是被鷲谷醫師的母親誤當成神般崇拜。

鷲谷醫師接到了腦男打來的電話,問他如何得知兇手會再犯,卻得知是沒注意到齒痕的緣故,無奈地說:「你毀了我這幾年來視為最重要的東西。」信仰心理治療的自己,卻因基本的理學檢查有所遺漏而釀成悲劇。

「因為我知道那個人背叛了你,所以我才這麼做的。」腦男對鷲谷醫師訴說動機,也表達情感:「你是唯一為我哭泣的人。」不習慣的他把電話切斷,也不給鷲谷醫師繼續問下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鷲谷醫師問從遠處問腦男:「你要去哪裡?」

或許真正問的是:「真理在哪裡吧?」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2013-06-10 《腦男》觀後感─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三〉

有雷,請慎入。

正妹也可以是變態,尤其是沒有眉毛的。
醫院恐怖攻擊的推理對決
醫院發生連續爆炸案,人們紛紛鳥獸散,可憐的警察以及「防爆團隊」被迫參加這場殘酷的遊戲,他們聽從茶屋的指令克盡職守的行動,卻正中綠川的下懷,他們沒有人去質疑為什麼醫院可以這麼多地方爆炸,用土法煉鋼的方式,逐步清查,成為腦殘。唯一清楚狀況的人是腦男,他不但之前就記住醫院樓層示意圖,也推理出炸彈是靠傳送筒來傳遞,所以才會在已搜查過的地方爆炸。要阻止爆炸繼續發生其實有兩個方法:一個是逮到犯人綠川,這種精神異常的天才罪犯最喜歡的就是看著自己的劇本如實演出,綠川會在可以看到醫院監視器的地方,所以應該派人找出綠川〈當然如果她用網路遠端操控就找不到了,但是我相信綠川應該不會這麼膽小〉;另一個則是先阻止傳送筒,到機房去關掉電源就好。當然熱血的茶屋會選擇後者,也間接讓防爆團隊變成被毒餌誘導而毒死的老鼠。

看著監視器好不過癮,當然是要打電話嗆聲,就用鷲谷醫師的手機打過去,不但讓死腦筋的茶屋同步得知防爆團隊滅團的慘劇,也引導茶屋帶腦男到精心佈置的下一幕,這裡等著他們的就是身上裝定時炸彈的菜鳥刑警。綠川要茶屋在殺腦男和救菜鳥中抉擇,像是哲學的電車問題一樣,怎麼選都是遺憾,茶屋理所當然的崩潰。腦男這時候似乎反應慢了一步,竟然期待茶屋去理解菜鳥沒救的事實,因為就算把腦男殺了,綠川一定還是會讓定時炸彈爆炸。我理想中的腦男應該是會靠過人的聽力聽到綠川的騙局,先一步預測茶屋的猶豫,先擊倒茶屋,再到監視器那邊或是停車場去堵綠川才對〈綠川帶這麼多炸藥,要運進醫院並考慮到之後逃跑的方便,開車是最好的選擇〉。也可能不是腦男慢了,而是要選擇和茶屋公平對決,就等茶屋決定要殺他再開打,也讓觀眾可以欣賞動作俐落的武打畫面。

茶屋雖然有槍又能打,但還是敵不過腦男。腦男這時候又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判斷,在腳中槍的情況下〈雖然他沒有痛覺〉沒把茶屋的槍帶去作決戰,他堅持帥氣的徒手對決,也到了停車場。我覺得他真有種,兩手空空地到停車場,果然遇到坐在車上脅持鷲谷醫師的綠川〈綠川經驗豐富,知道這次不能把鷲谷醫師舌頭給割下來,萬一死掉了就少了人質了〉。當觀眾們期待腦男設計陷阱來智取綠川時,竟發現腦男什麼計策都沒有,就是不斷被撞倒後又爬起,不知是為了展現自己耐撞的特質,還是要在鷲谷醫師面前耍帥呢?或許這種執著才是他真正的武器吧。鷲谷醫師找機會搗亂,也讓腦男能夠直接打破車玻璃直取綠川頸部。鷲谷醫師身上都是炸彈,她好像忘記這件事,還叫腦男住手不要殺死綠川,鷲谷醫師的命令腦男也是不動腦地遵從,好險茶屋這時出現打死了綠川,也讓鷲谷醫師身上的炸彈免於爆炸。茶屋對綠川開許多槍把子彈給用盡,轉而向腦男開槍,不知是要開槍嚇嚇腦男避免因風采被搶走而挾怨報復,還是心中也有殺死腦男的念頭,這也不得而知了。

請繼續看: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2013-06-09 《腦男》觀後感─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二〉


有雷,請慎入。
生田斗真飾演的天才「腦男」
腦男的不被理解與孤獨
腦男自稱鈴木一郎,本名叫作入陶大威,因為自己總是神情淡漠看起來像是精神病患,「祖父」又是個大富豪,自然花費許多金錢就是要治療好他,在家庭醫師藍澤一對一治療的過程中,發現他過人的記憶力、智能、體能,學習的吸收自然不在話下,更是讓祖父請了各式專家來指導他,像是「體能專家」等。命運弄人,腦男的父母被人開車撞死肇事逃逸,祖父有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兒子媳婦的性命,甚至因而懷很在心,只想把腦男教育成殺人機器,給他看人體構造以及武器方面的書籍。

後來有盜賊闖入入陶家偷東西,打倒了祖父還放火,祖父臨死前指示腦男殺死盜賊,看著徒手殺人的祖父在滿懷欣慰中死去。受傷後的腦男治療後隨著祖父的遺產一起消失了,體能專家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腦男憑著自己殺人的本領和細微的觀察力不斷地尋找出社會的敗類並加以殺害,也早警方一步找到爆炸案犯人,卻被「女真兇綠川」跟「共犯水澤」給逃走而被誤當嫌疑犯,還被帶去做精神鑑定與檢查。對身為天才的腦男來說,鷲谷醫師問的問題卻是非常難以回答,因為腦男觀察力比常人還強上許多。

被問到「父親長什麼樣子」?他只能回答很普通,因為細節實在太多太多了,天才不願講出這些無意義的細節。但是對於像是「母親有沒有長鬍子」這種有正確答案的是非題,他就可以輕易回答。他感受到鷲谷醫師對孤獨的自己敞開心胸,自己以前都是被當成機器般對待,「是否想要與鷲谷醫師性交」這問題就讓腦男不知如何回答,因為愛慕和性交在少慾望的他其實關聯性不強。他認真地回答問題在轉換主題的時候甚至會詢問是否和上題無關,在清晰的邏輯頭腦下,他不會輕易被之前的問題所干擾,同樣的問題又被問了兩次,雖發現是重複問題,但是腦男還是用同樣的方式重新思考,他不被干擾所以測謊的波形還是一樣。他過人的觀察力以及記憶力也是一樣不受干擾,常人因為能力有限,往往只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的地方,看醫院樓層示意圖只能看自己要找的地方,而腦男卻可以直接全部記起來。看到殺死鷲谷醫師重要的個案其手臂的齒痕,腦男雖然心有疑惑,但因不知他就是殺死鷲谷醫師弟弟的兇手,所以沒有立即給予制裁。

綠川對腦男的念念不忘
罹患絕症的綠川在被追殺的情況下認識了腦男,又藉由竊聽發現了兩人的相似性,覺得雙方都是沒有感情的冷血殺人魔又是異常的天才從而產生興趣,策畫了個劫囚車的行動。腦男靠著過人的聽力和推理發現到之前要追殺的綠川及水澤就在附近,就靠鐵絲把手銬解開,還奪走茶屋的警槍,在下車之後要殺綠川卻反而被水澤的自我犧牲阻擋。水澤引爆了炸彈,綠川也因此逃過腦男的追殺。

綠川還是對腦男念念不忘,又對身為天才的自己所寫的劇本總是破滅感到不甘,於是準備了許多炸藥,到鷲谷醫師的醫院進行恐怖攻擊。

醫院連續爆炸讓醫療人員及病人家屬在慌亂中逃竄,精神異常的綠川抓到了鷲谷醫師和菜鳥刑警兩人,在他們身上都裝下炸彈,這將是和腦男對決的兩大利器。

請繼續看: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

2013-06-09 《腦男》觀後感─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一〉

有雷,請慎入。
日本官網截圖
今天去看了許多人推薦的《腦男》,電影院大排長龍,比較少人看的片就可以到旁邊另外排隊,劃位的時候發現看得人不是很多,我猜可能是片名問題,直接用腦男這個名字不是很合台灣人胃口,英文是翻《The Brain Man》,如果是歐美片可能就叫《腦俠》了,朋友覺得我想的片名更糟又粗俗,但是看完之後證明我是對的。下面是腦補的劇情簡介:

追尋腦男的精神科醫師
開場是精神科醫師「鷲谷真梨子〈松雪泰子飾〉」錯過公車,因而「運氣好」逃過爆炸案。她抱住重度燒傷的兒童,企圖挽救他的生命,即使對死亡無能為力,她還是堅持對愛和醫學的信仰,重回工作崗位。之前「殺害弟弟的兇手」在自己的治療下重返社會,對自己表示感謝,鷲谷醫師看著把自己當作神的「兇手母親」,她吝於微笑,畢竟花費眾多心力的治療究竟是治療兇手還是治療自己,她自己也沒答案。

鷲谷醫師相信「被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對談」的治療方式,但在醫院內推廣卻不受重視,而在弟弟被殺害後罹患憂鬱症的「母親」也不願意接受這種治療,這些都沒關係,至少自己讓殺害弟弟的兇手重返社會,這件成就依然撐著自己的熱情。

「刑警茶屋〈江口洋介飾〉」帶著搭檔的菜鳥警察循線追捕到爆炸案嫌疑犯「鈴木一郎〈生田斗真飾〉」,面無表情的一郎讓人自然產生厭惡感,又因為聽到獄友的不當言論就挖出獄友左眼的冷血行徑,讓正義熱血的茶屋無法忍受。

茶屋帶著一郎找鷲谷醫師進行精神鑑定,茶屋刑警只希望嫌疑犯被判定無精神障礙、好接受法律制裁,鷲谷醫師則不願苟同,一切按造醫療常規來進行,幫一郎做了一堆檢查卻發現他雖不符合精神疾病的定義,但有著許多非常人的表現,像是沒有痛覺、看不出情感、問重複的過分問題〈是否想要與鷲谷醫師性交〉測謊卻顯示相同的波形〈正常會有所差異〉。這一切都讓鷲谷醫師百思不得其解,在找到醫學文獻記載相似的個案報告,發現一郎可能就是這位個案,就踏上了探索一郎這位腦男的背景之路,從報告作者「藍澤醫師」開始找起。

請繼續看:孤獨世界的正義與偏執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2013-06-07 不要讓你的熱心加深病醫之間的對立─又一位正義的陳先生

網路降低大眾發表言論的門檻,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所以就連曾經高中模擬考有過國文班上最低分的我都開始寫部落格。過多的資訊遠遠超過一般人的負荷水準,反而讓網友對許多事僅止於一知半解,這些非專家在網路上看似無心的錯誤概念,有時起了三人成虎的效果,加深社會不尊重專業的風氣,甚至製造專家與民眾的對立。

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粉絲頁就看到一位陳先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裡面有許多常見的誤解,在此說明一下:

陳先生言論截圖,請點擊放大
陳先生:「醫療體系的資訊封閉,讓病患對醫生充滿不信任感,對於醫療資源豐富的台灣,病人當然不會有忠誠度。」

說明:清大教授彭明輝在其著作《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說得很適切:
『一位朋友後來跟我談起他母親治療癌症的經歷,對談中一再不以為然的說:「我們的醫師為什麼都沒說」、「我們怎麼都不知道還可以有這樣的選擇」?我不忍心跟他明講醫師那麼忙,那有空對每個病患都鉅細靡遺的從頭解說?在我看病經驗裡,一個病患能從醫師那裏知道多少訊息,是看他極短時間內有能力聽懂多少專業的解釋和術語;而一個病患能有多少種醫療的選擇,也是要看病患自己做了多少功課、有沒有心理準備。』
醫療的複雜性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讓人了解的,而淪為血汗員工的醫療人員更難花費許多時間來一一解釋病患沒有問的問題,更何況還有很多病人要照顧。現在醫療資訊隨處可得,以前醫療體系更是封閉,但是病患卻遠比今日信任醫師,陳先生在此把間接原因當主因才會做出錯誤的推論。遺憾的是,病患看了這類網上的不實言論反而是加深病醫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陳先生:「現在小兒科流行克沙奇病毒,老醫師都說是感冒,新醫師都說是腸病毒。很多家長以為小孩是感染腸病毒71型,緊張的要命。紛紛到大醫院求診。結果拿個藥就回家了,這就是醫界要深切思考的問題,為了顯示自己醫術高明,用一些高深的,恐嚇的名詞吸引民眾求診,這好嗎?」

說明:老醫師和新醫師都沒說小孩是感染腸病毒71型,家長過度緊張是媒體和衛生署宣導的問題,大醫院醫師看了更多病人不會有更多的薪資,反而是有看不完的病人以及隨之增加的負擔及壓力,怎麼會靠恐嚇民眾來吸引他們求診呢?陳先生因一時熱心,用一些不實的指控來批評醫師,這對嗎?

陳先生:「不知科別,最簡單的方法是去急診檢傷分類,就知道該看那一科了,最好趁白天還有門診,可以當場加掛號。」

說明:首先,到急診檢傷分類會影響急重症病人的就醫,台灣許多急診室已經像菜市場了,請不要因一己之私而影響他人就醫的權利。再來,到家醫科或是診所也可以得到建議,甚至到醫院的服務櫃台也可以得到免費的就診諮詢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人因為不知道看哪一科,選擇到急診來檢傷,急診醫師看完之後建議到專科就診,因為已經診查過而不給退掛號是正常流程,但此舉卻常常引起民眾的不悅,覺得沒有拿藥就不算治療,醫師看診是要收費的,這些民眾難道認為上課只要買課本就好,老師都是免費來教的嗎?以前覺得這是少數,但是最近身旁發生了故事:

清潔員:「舌頭有長東西要看哪一科呀?萬一到時要開刀就麻煩了,看錯科卻說要去另一科開刀我不就要看兩次了嗎?」
某醫師:「你也可以問櫃台呀,真的不知道就先看家醫科也可以。」
清潔員:「我才不要,之前有朋友就是這樣,看了也沒開藥只說要轉別科看,竟然不給退掛號,真沒良心,問一句話也要收錢喔?」
無奈的某醫師:「那妳先在牙科和耳鼻喉科選一科看吧。不要先來我們急診,我們可能不會給妳退掛號,到時候我們也沒良心了起來。」

台灣醫療的專業已經不被許多民眾珍惜,連在醫院工作的清潔員也這樣認為,真讓人不寒而慄。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2013-06-04 盡信DSM不如無DSM─讓愛在精神疾病蔓延

DSM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的改版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關注與批評,總算於2013518日出版。在醫師的訓練成長過程中,DSM幾乎被視為精神科的聖經,由於精神疾病的複雜難解,不是剛接觸臨床工作就可以駕輕就熟的,把DSM作依據至少給了我們定義精神疾病的基本方向。

若失去準則,針對個案有沒有罹病,就變成了個案、家屬與醫療人員各說各話,但若將DSM視為不可質疑的唯一標準,則會衍生許多問題:首先,把個案用診斷框架起來,會賦予他人汙名化的空間;也可能影響殘障、重大傷病、保險給付的標準,勢必讓個案及其親友的生活受到重大改變;更進一步,愈多的人被診斷罹病就可能會更多人需要治療,這將不免牽扯到治療相關的利益結構。

改變診斷標準一定會有人支持,也會引起反對,對個案和社會究竟有多大好處也只能等待時間來證明,可能這也是從DSM-IV-TRDSM-V改版長達十幾年的緣故吧。

舊版的DSM手冊,都脫皮了
到精神科見實習的時候,有本DSM在身邊,讓自己把其中的診斷準則拿來和個案做對照,就像吃了定心丸,讓複雜難解的疾病具體化了起來。畢竟在短短的見實習數周的日子裡,把落落長的診斷項目背起來是一件苦差事,幫助可能非常有限,所以學長姐也都會希望見實習醫師帶本DSM來幫助學習。也看過比較嚴厲的學長姐責罵沒有手冊的同學,覺得不夠積極,甚至在開會時總是向他發問(慘電他)。那些年,我們都有本DSM

見習、實習我都有去過精神科,當了急診住院醫師後也去了兩個月,照顧住院個案外也跟了幾次門診。對DSM的態度也一直在轉變,一開始當作聖經,後來開始懷疑,總覺得不論DSM的診斷是什麼,要如何治療個案才是最重要的,更由於對DSM的不認同感,和使用DSM來診斷病人的限制感,讓我把精神科從職業生涯中排除掉。現在則體會出DSM只是參考用,就像學校的共同教材,可以增加討論、學習的便利性,就像國民教育下的歷史課本寫的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會讓人產生共同情感與基本認識。有了DSM當主要箭靶受人批評,至少讓精神醫學不會變成哲學般的各自論述,畢竟多數人需要有個簡單的標準答案,DSM是給答案的選項之一,我們可以在DSM與個案間找到共鳴,也可以有自己的獨特答案,DSM是統計學的展現,本來就不可能適用於所有個案。

答案是許多人的期待,但有時候主治醫師也不一定會把確切診斷告訴個案和家屬,畢竟知道了診斷對病情也可能有壞影響,這樣做或許伴隨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的疑惑,但兩邊選擇的衡量就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甚至有些無法用DSM來確診的個案,只能說他偏向某某疾病。答案是給一般人的,對資深精神科醫師來說,我想是沒這麼重要的。

如果有個大富翁的兒子是精神病人,他可以買個島讓他住在裡面,不會去影響社會中的人,他兒子不需要被診斷,也可能不需要被治療,這讓我們去發現到精神疾病不能與社會環境脫鉤,個案都要獨自來看待。精神科醫師在認定個案是否罹病到治療的過程中,一方面依照自己的專業信念,也需考慮到個案的接受程度,甚至家屬對個案支持或不良影響,在眾多力量中拉鋸中找到三贏的選擇就是其價值所在。

在網站《芭樂人類學》裡面看到一篇文章《愛在精神疾病蔓延時》提到說:「DSM-5在正式出版的前幾天,就已接獲全世界超過十五萬本的預購訂單,亦迅速挺進Amazon暢銷書的前八名,成為書市場的寵兒。看來,這一波波貌似洶湧翻騰的反對聲浪,並沒有使全世界的精神科醫師失去對DSM的堅實信仰。」我想這就有點過度推論了,我們都買了歷史課本,不代表我們都相信歷史課本。不過以人類學觀點來看待DSM,這篇文章對年輕醫師的確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或許DSM-V後面隱藏了深不見底的利益結構,需要有反對的聲音,但也可以試著從精神科醫師的觀點來思考,他們是獨立優先考量個案和家屬,不論DSM-V是否有變好,他們都需要研讀參考,他們信仰的不是DSM,而是對個案的一份責任。或許會有人將因為DSM-V而受到傷害,但該受到責難的是制定者,而不是第一線的精神科醫師。希望不同的立場和力量用對方向,讓愛在精神疾病蔓延。

DSM-V大家買了嗎?我不是精神科醫師,我想等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