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2013-02-10 臥軌事件是對是錯?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發動臥軌抗議事件」的正當性引起許多人討論,似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所以會有不同的解讀:
1.       有的人為被影響的乘客叫屈,覺得不論如何臥軌就是錯的, 因為會影響到他們的權益,關廠工人連線為了自己的權益而犧牲他人就是錯誤的。
2.       也有很多朋友認為應該要發揮同情心,畢竟被臥軌影響的是少數民眾,但是關廠工人已經沒有退路了,為了顧全大局,應該要用體諒代替指責。而被影響的乘客也有人支持此觀點,像是台灣大學政治系學生李思慧發表《謝謝你們為我們臥軌》一文。他們認為臥軌事件是對的,是為自身權益據理力爭的表現。
3.       也有像是馬總統一樣的,認為這固然需要發揮同情心,但若要政府出帳,要有根據,是法律問題。畢竟政府出錢,等同於使用納稅人的錢,就算分擔之後負擔不大,也不能因此而這樣開先例。

若要問我「臥軌事件是對是錯」,我覺得這不是個簡單的是非題,若硬要用簡潔的答案來說,我只能回答:有對有錯,要比較個人的立場與當下社會文化的價值觀。

受影響的乘客的觀點
受影響的乘客每個人受影響的程度不一樣,心中的感受更是天差地別,有乘客在月台上怒喊「拖走」,就被解讀為不耐煩與憤怒,或是把事件衝突尖銳化,或是認為這是同理心的吝嗇。但其實這只能問喊話當事人的想法,拖走其實是中性的說法,不拖走難道要輾過去嗎?還是說讓鐵路運輸陷入僵局,來影響更多的人。我是覺得抗議已經被知道之後,把關廠工人移開後,再來討論要如何解決可能會好些,另外用「移走」代替「拖走」。當然若是要此事件更加有戲劇性,關廠工人可以考慮寧死不從,更激烈就是當場以生命來捍衛尊嚴,搞得像革命一樣,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取的,這就取決於各自對生命價值的表述。

問題是,誰能夠時時都保持理性,為什麼被影響的乘客要去花心力了解關廠工人的訴求?為什麼就必須為了公義而犧牲自己的時間?為什麼在被影響而火大的當下,喊出「拖走」就是錯誤的?

假設一名醫師剛好是被影響的乘客,因為這樣而讓他失去了好好休息的時間,在隔天進行醫療的時候發生了醫療錯誤,而對病人造成了傷害甚至死亡,家屬會因為醫師不幸受到臥軌事件影響而原諒他嗎?當然幾乎不太可能。你可以說醫師沒有休息就應該請假,但是真的有辦法請嗎?這個世界似乎不是這麼的簡單,而受影響乘客的損失似乎更是可大可小。我們不應該用自己主觀的想法來評估乘客是否該犧牲。你可以說這名醫師不存在,但卻沒辦法證明這樣的事情不發生,畢竟發生了也沒人知道。這就變成了非當事人很難去質疑乘客不滿的正當性,畢竟他們也是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關廠工人連線的觀點
而對關廠工人來說,他們用了許多方式,但是訴求一直無法獲得理想的回應,他們似乎也無法保持理性,他們認為這些本來就該是他們應得的,而且國民教育也沒硬性規定,合理的表達訴求首先要做什麼?如果不行要怎麼做?然後再不行要怎麼辦?所以,臥軌變成他們的一種選擇,他們可能不夠理性,但是不嘗試他們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各種想法的缺失
回頭來看第一種想法:「有的人為被影響的乘客叫屈,覺得不論如何臥軌就是錯的, 因為會影響到他們的權益,關廠工人連線為了自己的權益而犧牲他人就是錯誤的。」應該改成關廠工人連線為了自己的權益而犧牲乘客,對不願自己利益受損的乘客來說,的確是錯誤的。所以,關廠工人連線應該對乘客致歉,甚至如果能賠償乘客的損失會更好。

第二種想法是認為應該要發揮同情心,但是同情心要不要發揮就是乘客個人的問題,而其他民眾因為跟自己關係不是這麼顯而易見,只能說民眾應該發揮同情心,但不論再多的同情心,對關廠工人的影響可能實際幫助不大。

而馬總統的想法,大致上是沒有什麼問題,雖然媒體下的標題可能又引起民怨,但不能就因此認為馬總統其實給錯誤的答案。馬總統應該要做的是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跟大家一起討論是對或錯。制度錯誤讓關廠工人蒙受損失,就必須有人代表制度上的缺失出來道歉與解決,如果不能用政府的錢來解決,就必須另闢財源,看是要用募款的方式,或是用個人與政黨的經費來解決,相信可以提高此事圓融落幕的可能性。

結論
受影響的乘客為自己的時間而喊,關廠工人也為自己的權益而戰,這都是民主的表現。我們看新聞與資訊其實可以想得更深一點,事件不一定只有對或錯,其中的模糊地帶可能是錯綜複雜的。臥軌事件是制度的錯誤而逐漸衍生出來的,未能全盤瞭解而去指責「關廠工人不理性」、「乘客沒有同情心」的旁觀者,可能才是不理性與沒有同情心的人。當然,這故事也告訴我們「政府不一定全是對的。」在思考的同時,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