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2012-06-17 人需要多多的體會、冷靜的應變加上充足的休息,大腦才能維持完整

        人的大腦可以因應純想像的舉動而產生變化。大家學習數學的時候也是越學越進步,到了高中會覺得國小數學很簡單,學習更深層的邏輯推倒再扣掉一些需要記憶的部分,可以很容易,因為你把注意力放在上面,長期下來就會在大腦裡面建立起一種習慣或是反射,學習同樣的東西第二次也將會更快。
        如果我們不再訓練思考的技能,我們不光只是忘掉這些技能,它們在腦內占的空間會轉給其它被練習的技能。我們可以努力集中心力後再次改變神經訊息的方向、重建我們喪失的能力,但一旦走得越遠就越難回頭。我個人的經驗是我覺得好像越鑽研其它項目,即使它們是這麼相似,但是都會給大腦都有一定程度的喪失部分技能。高中鑽研數學時,好像物理的理解功力也有明顯的退步的感覺,當然花一點時間物理的再次理解功力可以很快回來。但是多年後要我再去比一次奧林匹亞之類的比賽,明顯很難短時間達到以前的功力,因為經過這樣長期的時間,我已經逐漸喪失這種能力。高中一年級的時候,也是有段時間沒把啥心力放在數學上,數學雖然依舊有在學習,卻有種比國中時期還要陌生的感覺。

       實際是我讓花費長時間用來學習理科影響我學習能力,越花時間在理科就覺得文科很難學習,有大腦的生理障礙也有心理障礙。國中我幾乎都把心力放在數學上,參加很多的校外數學競賽,加上一兩個禮拜我們班就會舉辦的數學競賽讓我得到足夠的正向回饋。小時候就是這麼純真,對吧
?


        我討厭英文,因為好像念了英文,不論是背單字或是學習文法,我都有一種被分割的感覺。以前問我為什麼? 我會說英文很無趣,念個半天好像也比不上外國人,花費大量心力也是無法到達頂尖的。模擬考要我把理科從八十分提升到九十分可能還比把英文從四十分念到可以考到五十分還比較容易。不論是父母哪邊的親戚,都是擅長文科比較多,讓我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撿來養的孩子。

        讀書要的是一種不自然的思考方式,必須訓練大腦,讓它忽略周圍一切事物,抗拒在感官信號之間轉移注意力的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工作,代表著人類心理發展歷史的奇特變異。

        在過度依賴網際網路之後,我好像不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讀書上。

整理一些網路常常給人一些負面影響:
1.      過度享受不拘形式、即時效能之便,卻削弱了我們的表達能力,也讓我們不再能言善道。
2.      超過認知負荷、工作記憶容量,只能把一部分的資訊轉移到長期記憶裡。學習能力將會大減,對事物的理解也無法深入。
3.      過於使用前額葉皮質使大腦操勞過度,犧牲了深度閱讀的能力,退化成單純的資訊解讀者,減少在思考上創造出的豐富連結。
4.      更難將資訊儲存再生理記憶中,只好更加依賴容量無窮又容易搜尋的網路人工記憶,使思想越來越膚淺。
5.      獲得資訊容易被中斷,思緒會分散、記憶會衰弱,變得緊張不安。我們的思緒越複雜,擾人事物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6.      過度高估當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就算知道新的東西無關緊要,我們還是渴求新事物的到來。
7.      網路上沒有從容瀏覽這回事,會逐漸讓採集資訊的速度受限於眼睛和手指移動的速度。
8.      網際網路增添變化與方便性,它自己並不會加諸任何東西在你身上。只是我們最後的感覺不是這樣。我們並不覺得線上的習慣是我們自由選擇的,反而覺得這些習慣是我們在無助狀態下學到的,或是歷史強迫我們接收的;我們的注意力並沒有依我們所願來分配,甚至可以說分配的方式我們一點都不喜歡。
9.      使身為人類的完整性受到威脅,我們的心智輕易融入一個更龐大的系統;雖然這系統賦予我們額外的能力,卻也把它的限制加在我們身上。

        人在貼近大自然的鄉下環境裡待上一段時間,就會有更集中的注意力與更強的記憶力,認知能力普遍也會增強;另外大腦也會變得更安定、更敏銳。

        科技帶來的注意力不足症可能只是個短期問題,這種症狀源自資訊流動有限時,發展與成型的認知習慣。發展出新的認知習慣,是唯一一個游走在網路連線不間斷的時代的方法。

        有些想法,特別是攸關他人社會與心理狀態的道德決策,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沉思。如果事情發生的速度太快,可能就無法完全體會其他人的心理狀態。

        所以在大量依賴網際網路的這個時代裡,我需要的是偶爾在最舒適的環境休息,也回覆我的集中力、記憶力與認知能力。並在當計畫總是感不上變化時,學習快速擬訂另一份可行的計畫。也在平常多加練習,建立起大腦產生的同理心與同情心,才能早早體會別人的想法。

網際網路的時代,人需要多多的體會、冷靜的應變加上充足的休息,大腦才能維持完整。

(這次開個刀剛好讓我三個都得到,真是划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