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2012-06-05 [乃爾] Day 3 part1. 心在哪裡?


        喝了大約500cc 的鮮乳還是無法入眠,想了很多越想就越無法入眠。另外,前一個晚上睡這麼久也有關係。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都將按部就班,決定將仰賴早上的抽血結果。

        既然睡不著,就不要睡吧,這樣可能也比較好麻醉。回想第一次來長庚急診,是在應徵住院醫師的時候,那時主任(還是副主任?)問我有什麼特長是足以讓他們錄取我?” 我那時回答是我畢業之後給自己放接近一年的假,我比較清楚我應該做什麼,也有比較不一樣的可能性。

        聽起來不是很摸得著頭緒,但那是我真心的答案,一方面表示我是花很久時間想過,一方面也表示我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大概沒人知道我在想啥吧。)

        以前上班期間也有學長問過我為什麼要選擇急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科個性上不像加上家庭環境也不是不好到需要選這種稍微薪水高但是醫師生涯較短又容易有糾紛的科別。” 當時我是怎麼回答的我想不太起來。現在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會覺得是因為我缺乏這種邊做邊思考的這種元素,從小到大我給人的感覺就是常常會因為鑽牛角尖而慢半拍。舉個例子,師長問問題,大部分的人就是很直接知道答案就回答,我則是會想一堆有的沒的,像是"這個問題有沒有陷阱在?" "師長為什麼要問我這個問題?" "回答不同會有什麼不同的後果?"

        人生起點是生、終點是死,怎麼出生已經過去了,因此人生的目標就在於如何享受過程、經歷別人沒有經歷過的、還有死的時候獲得善終。為了有更豐富的過程,就需要有著更強健的身心,更進一步可以改變環境。很遺憾的,跟大多數人一樣,我從來不是懷著悲天憫人的胸襟為了要救人而來到急診。我僅僅是為了補足我在心理習慣上的這個缺陷,選擇一個要求我快速做決定的地方來鍛鍊自己。在急診能幫助別人也能鍛鍊自己,在面臨死亡時,也更能從容面對。急診就是這樣一塊寶地。可以不斷的練習消解或拋棄""這個念頭來進行生命的覺醒。

急診的資深主治醫師劉老師曾經多次和我討論:
"我們來聊聊吧。你的心在哪裡?"
 其實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開放性問題,
-> 一:直接回答的話會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心的定義是什麼?
-> 二:單從事件本質來看,劉老師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我們各自的角色為何?

一:直接回答的話會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心的定義是什麼?

        因為問題很開放,所以當定義不同的時候,很自然就演變成各說各話,
如果有人能在對話過程中,先一步了解對方的定義是什麼?對方想知道什麼?對方期待什麼?
就像醫病溝通一樣,要了解對方,了解之後的溝通才能有效率的進行,
急診醫師要了解病人是來急診做什麼的?是生理上、心理上或是社會因素讓他來到這樣一個環境?因為劉老師總是在默寫心經,所以稍微查一下Google,看看心經在說什麼,拉近一下我們定義上的差距,

       稍微看了心經現代語譯之後,大致上是說修行之後的境界可以有哪些不一樣,
回到定義:
心是主宰, -> 這是很直接的定義。
心是心王, -> 好像差不多,我現在悟性不夠。
心是一切的開始, -> 所以心包括思考的出發點。
心是一切的源頭。 -> 重複以上的定義。

        一開始我是回答心是自我,看似跟主宰很接近,不過主宰不一定是自我來主宰,自我也不一定能主宰,劉老師好像說心在自我之上,我回答自我和心是不斷互相超越的,在生活(或是修行)的過程中,會經歷這樣的一段,但是"我覺得"最高境界是達不到的,以最高境界為一百分來看,自我的境界會是100-100*(0.5n次方)

        如果達到最高境界會怎樣呢?
        心經寫了一堆,我"那時"是覺得當達到最高境界時已經沒有境界的問題了,
所以"我再次覺得"最高境界是達不到的,所以所謂的修行的目的,網路上有人寫說是令我們在百忙之中找回自我,不會生活得焦慮和不安,因此,如果你一直可以控制自我,生活一切也都不會有所焦慮和不安,似乎修行以練心也不是必要的,更進一步,如果不想或是不需免除焦慮和不安,又是另一種境界了,快樂和痛苦是相對的,當我以前一直尋求解除焦慮和不安的同時,會發現對快樂的感受也同時降低了,修行與否可以由你選擇靜的平衡或是動的平衡有關,一且都只是選擇罷了,
-> 選擇修行路線來走,追求最高境界,享受過程和人生。
-> 選擇不修行路線來走,這時候同時又會產生一個問題,當一切都變得無所謂,會有一種空虛感,看似跟最高境界一樣,但是會發現沒有目標,這時候就會發現沒有目標、寂寞,有種獨孤求敗的感覺,到頭來還是會找一些事做,和以前的差別是比較不計較,不是苦中作樂,是把痛苦慢慢當成快樂、契機。
所以劉老師第二次問我的回答是"心就在這裡呀:D"

二:單從事件本質來看,劉老師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我們各自的角色為何?

        問心在哪裡,自然會想心是什麼,自有史以來不知有多少的高僧大德都在談心,然而包括這些高僧在內,得其心要者卻寥寥可數。
「心是什麼?」、「心在哪裡?」
-> 若解得開要深入修心的領域,有個確實的把柄可以握持!
-> 若解不開修心的課題便茫茫然無從入手了!

        簡單來看,就是想聊天,聊這兩個修心的課題,從言談中,尋求改變,在改變之中,走下一步。

        聊天是人與人一種交流的方法,我們可以藉由聊天的過程,互相幫助、獲得訊息、擴展人際關係、讓波動的心回復平靜。第三次我給的答案又再完整一點了。心就在探索心的過程之中,在探索的過程中會變得逐漸沒有所謂的追求平靜,平靜就在心中、心就是平靜,自然沒有所謂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一直平靜的心是很難的,更何況我是個小朋友,是那種不太會表達的小孩子。聊天正是最能幫助我的。我找了幾個人跟我聊天,聊完就上網找下一個人聊,在這樣的晚上感謝所有犧牲睡眠時間跟我聊天的各位好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