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2012-10-13 病醫對話之間的變化性〈一〉:在門診遇到神的日子


「今天來是什麼問題?」
「沒什麼,就是心情不好,我也不知在煩惱什麼。」一位年邁的老先生回答著。

很多長者對於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適應得不是很好,整個人失去信心、活力與精神。對一般人來說,失去的痛苦往往比擁有的快樂要深刻。人生是一連串失去的過程,在心理上,長者失去的傷害可能更是無法估計的。他們身體功能逐漸退化,很難像以前一樣工作,甚至連走路、移動都是遙不可及,走不動、吃不下、睡不著、尿不出來、硬不起來這些挑戰將持續與他們對抗。心理上,他們不再是家庭的支柱,朋友們也一個一個離開這世界,他們沒辦法責怪死去的朋友,只能默默面對孤獨。若是沒有晚輩給的足夠支持,長者會沒辦法感受到「被需要」,而對自己的價值產生疑問。沒有事情做,就思考吧,想到的是過去有的快樂、以往犯的錯誤,很多都不展望未來,而聚焦在過去,久而久之,心情也跟著被害怕、退縮、焦慮所替代。因此,活得愈久也愈需要勇氣,勇氣將是他們迎接挑戰最後的籌碼。

「你就是一無是處。」副院長表情嚴肅的說。「退休以前,你只會工作、賺錢,現在沒在工作了,你就什麼都不會。別人退休之後會去做體操、下棋,你也可以出去玩呀,又不是沒有錢。也有人在學電腦的,現在平板電腦這麼方便、那麼輕薄,你手這樣劃呀劃呀,就可以上網看很多東西,你不會可以找人教,你不是有孫子嗎?他們一定很在行,你找他們說要學,他們一定很樂意教你。以前工作賺錢是這樣的,你做生意要一直去改變,要與人競爭,不改變就是被淘汰。現在退休也是一樣,日子一天一天過,以前是你教孩子,現在你得向他們學,有新的東西你不學、不改變,就會像現在一樣,感到什麼都沒有意義。老了是要接受,而不是去逃避、去放棄…」

聽了副院長激烈的言詞後,老先生落下了不甘心卻感動的眼淚說:「教授你說的都對。實在是太有震撼力了,每個人聽到教授你講的,都會覺得很有道理,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老先生雖無法保證自己立刻可以改變,但他願意聽從教授傳授的福音,開始去努力,為自己開拓希望。教授的一番話,重燃了老先生的熱情。在副院長身上,我看到的是如同神一般的光輝。

《存在與虛無》的作者沙特告訴我們:「所謂的自由,是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你明明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人們卻把你丟出去,對你說隨你高興怎麼做。」沙特指出人類往往面臨這樣的狀況,並以「人類遭處自由之刑」來形容。老先生需要的不是一些希望他開心、要懂得放下的說法,這些不用醫師跟他講,他的家人可能已經跟他講很多次了。教授給的形象,就是讓無助的老先生有了對神般的信仰,在退休後的恢復自由之身的痛苦中,負擔起失敗的責任,而重啟積極的心態來做決定,進而堅強的生活下去。

這種方式不是每種病人都可以適用、接受的,在急診對不友善的流氓這麼講,卻可能就是討打。病醫之間的對話需要不斷的去思考和檢討,方能一步一步向完善接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