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2012-09-15 從簡化開始的壞影響


美國社會學家C. W. Mills 曾提出「社會學的想像」,是指我們生活周遭經驗與社會生活世界關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個人的在社會上的定位與價值觀會與社會整體有所關連。小時候我們受家庭影響,進入社會被整個環境影響。小時候父母會幫我們找尋目標,步入社會之後,社會代替我們的父母,我們被塑造成可以合乎社會的要求與期待的角色。社會可以影響人的行為與思想,人也可以去改變與創造社會與制度。

教育的普及讓我們學到了各式各樣的學問,網際網路更加速了知識的傳播,大家很輕易的獲得了「片段」的知識。「片段」的知識是多麼誘人的、容易接受的,我們學得愈多這些「片段」就愈喪失深入的思考。世界快速變遷讓我們被迫採取簡化的思考模式,讓我們雖然很快接受到全世界來的消息,眼光卻只注意自己的周遭,也接受了僅給「片段」資訊的媒體。

人們從經濟學得知如何極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卻不想負相對應的責任。政治人物只管自己任期內的事以及選票,老闆也只管自己企業的利益,民眾只管自己的薪水。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無窮盡的慾望慢慢無法被滿足,但是思考已經被簡化,大家只專注眼前的短期利益,而不一起找出「賽局的合作解」去突破這樣的「社會困境」。

全球化、教育、醫療、網際網路的進步讓大家養成「吃到飽」的心態,但是科技與創新缺乏大突破,思考又陷入了簡化的壞影響,這樣的美好的時光逐漸消褪,人們卻沒有辦法因應這樣的變化,也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實。

今周刊821期的《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一文指出,清大經濟系畢業生因為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所以到澳洲為了賺第一桶金去當臺勞。他表示:「台灣人均GDP大概僅澳洲3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是台灣的3成;所以台灣人到澳洲當台勞,就有如泰國人前往台灣當泰勞,而在澳洲人眼中的台勞,就跟台灣人眼裡的泰勞一樣。」

而我們的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認為:『這名清大畢業生的行為僅是「個案」,年輕人也許只是想要冒險,多嘗試各類型工作。』教育部長蔣偉寧則說:「職業無高低,但建議出國可多拓展視野,不要只為了賺錢。」當然的確是有去國外工作學習不同文化、體驗不同環境的人,職業無貴賤也沒不對。但是如此的「態度」會讓人只注意到「個案」,而沒積極去檢討這名清大生在台灣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好工作必須能讓人從裡面得到利益與成就感,對家庭的生計有幫助、對未來的發展有提升、對社會的進步有貢獻。我們教育訓練的高材生沒辦法發揮所長,一方面是世界改變得太快讓我們無法因應,一方面就是國家教育失敗的證明。少少的例子我們可以叫做「個案」,人越來越多就變成「常態」,這樣的情況不代表清大畢業生沒有能力,應該是與整個台灣社會的結構與型態有關係。

教育部應該拿出證據證明這只是「個案」,並且提出具體、有效的政策來防止,而不是僅僅提出一些「片段」的口號,這樣政府豈不剩下「名嘴」的功能。當政府對於危機簡化地思考,媒體對於現象也簡化地報導,民眾對於政府與媒體又採取姑息和不積極的態度,在全球化的賽局裡,我們將持續成為輸家,並且享受勞動的美好。

參考資料:
  1.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http://tw.mag.cnyes.com/Content/20120912/bee74b7bb9594276bc19d42e03d2ec56.shtml
  2. 清大畢業生澳洲當台勞 教育部次長:可能只是想冒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13/102401.htm
  3. 清大畢當澳屠 教長:別只為錢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9130065.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