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2012-09-05 教育創造未來,而十二年國教將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這個問題就像大家來找碴的遊戲,給兩張圖去找到不同處,兩張圖(維持現狀、十二年國教)各自有好有壞,「倉促實施十二年國教」等同強迫你接受第二張圖是對的,但如果大家好好討論,再畫上一張正確性較高的第三張圖不是會更好嗎?或是把第一張圖慢慢修正,不是比直接換第二張安全嗎?

換個方式來解釋,政府對教育不滿意,就像一個人對臉不滿意。今天,他決定要動整形手術,但是他沒有選擇正規的整形美容醫院,也沒找專業的整形美容醫生,以減少手術的風險。甚至,連整型之後會變成什麼長相都搞不知道。家人和朋友都勸他不要這麼急著給密醫做整形,也試著建議他可以先考慮用化妝或是微整形的方式,這樣不需要透過手術,也可達到改善外觀或美容保養的效果,成本較低、風險也較小。但是他卻說整形沒得商量﹝十二年國教要如期推動﹞,都已經跟很多朋友講了,反悔很丟臉﹝教育部長蔣偉寧說:「不能失信於民」﹞。家人和朋友都很擔心,因為那個密醫前陣子才毀掉其他客人的臉﹝建構式數學的失敗﹞。

十二年國教的美意是「多元智慧、多元學習、多元成就、免試升學、成就每一個學生」。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手冊裡面寫了很多正面的觀點。至於反面的觀點,多數的新聞都短短的,提供的資訊不多,但是李家同教授在ETtoday的《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一文提出的疑慮倒是對免試升學提出很實際的問題,這則新聞很值得每個關心台灣未來的人好好參考。更切中要害的解釋,可以參考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裡面的「暫緩實施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制度連署書」。

連結:
李家同教授在ETtoday的《我對12年國教的16點看法與7疑慮

稍微修改並整理了一下李家同教授的疑慮(七點刪掉一點,把兩點合併為一點,變成共五點,分三個面向)

舊制度的問題:
舊制度的改善已經正在進行,很多的學生和家長也瞭解到不一定要進明星高中,顯示改善已經慢慢的看到成果。制度完全翻新,就像是開一間牛排館,剛開始沒客人來,但是現在已經漸漸產生知名度了,卻要突然改成賣冰淇淋。

新制度的優點:
「免試入學」反而只是演變成從原本的明星學校考試競爭,變成競爭私立學校的考試競爭。就像目前的明星私立國中,變成高中版本這樣。

新制度產生的新問題:
1.      實施混材教育,將很會讀書的學生和學習得很慢的學生放在同一個教室,短期內台灣現有的師資無法同時顧及每一種程度的學生,他們未蒙其利,反而可能會受其害。
2.      對於絕大多數中等程度的同學而言,他們發現用不用功沒有多大的關係,最後到底能夠進哪一所學校,絕對不是因為程度的關係。所以,他們會比現在還要不用功,對於會不會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上面去學習,這部分是有很大疑問的。多元智慧、多元學習、多元成就會不會變成沒有智慧、沒有學習、沒有成就呢?考試科目的壓力的確可能會扼殺多元學習,但是如果十二年國教沒有良好的配套措施,就會變成我們大部份的學生在這十二年沒有練習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以前有考試科目可以練習,老師要顧及讓不一樣的學生有著不一樣的專精發展的機會,可能還要很漫長的時間。教育部長蔣偉寧曾表示:「不可能拿學生當實驗,十二年國教絕不是試驗,而是讓學生從考試壓力解放出來,轉為有興趣、主動學習,實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十二年國教只能成功。」真的嗎?我們沒有看到「必定成功的根據」,我們似乎只有看到「只能成功的口號」
3.      免試升學考慮的項目複雜無比,會使家長有無力感和不確定感,也一定會使家長感到學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合理志願序與不合理多元學習表現比序沒解決,對學生就沒有公平家長沒有頭緒,就會病急亂投醫,惡補情況不會改善,恐怕還會加劇,至少現在已經有補習班要開「健康體適能」的課程了。

舊制度的問題不會因為十二年國教的推行而有明顯改善,「免試入學」的優點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但是十二年國教產生的這些新問題,短期內壞處遠遠大於好處,這過渡時期的學生和家長就是白老鼠、實驗品。

我唯一看到可能比較明顯的好處,只有在很遠的未來,當學生把心力從考試規定的基本知識能力轉為更多面向的能力之後,我們台灣高學歷失業的情況可能可以獲得改善,我們少了失業的碩士、博士,但我們會有更多的勞力工作者,勞力工作者和知識工作者的比例可能可以更接近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彌補企業界的需要。這與廣設大學的政策又互相矛盾。未來社會的趨勢是勞力工作者的比例將減少,如果十二年國教這政策計畫趕不上變化,就是失業的碩士、博士變成一堆失業的勞工,從中獲利的只有看準商機的投機者。

整形失敗將不成人形,獲利的密醫將逃之夭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