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2012-12-02 從服務業特性看急診醫療


「需求波動性」與「不可儲藏性」
需求波動性(cyclical demand)是指急診有時候會出現大量的病人,有些時候就是門可羅雀,吃飯時間、日夜、星期幾、是否為假日等都會影響急診需求的尖峰以及離峰。在病人就診量較少時,醫療人員與設施都處於閒置狀態,無法創造醫院的收益,這種現象則稱為產能易逝性(perishable capacity)或不可儲藏性(non-storability)

急診醫護人力的「產銷管理」
而急診約占全民健保總額的支付比率3%左右,但是台灣每年有高達七百萬的急診就醫人次,而且逐年上升,加上急診醫護人力不易補足,這些因素都造成了急診資源的大量不足。因為預算和資源有限,所以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上班制度來對急診醫護人力做產銷管理。像是塑膠醫院的「積借休」制度,就是只要急診沒病人,很多準備上班的護理人員,就會在2個小時前才接到醫院電話,要求強迫休假,這臨時多出來的一天假期,首先是不知道要幹嘛,把計畫都打亂,若是本來要上夜班的護理人員來說,也對生理時鐘有嚴重的影響,此外,還把醫院給的休假給用掉。這種習以為常的不人性制度,護理人員的權益就在大家姑息中無謂犧牲了。 

「產銷不可分割性」與「地點選擇性」
產銷不可分割性(non-separate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是指病人不在醫院根本無法看診,所以病人無法像是到商店買飲料一樣,彈性選擇時間來就診,因此,常常因為沒有門診可以看或是懶得等候所以選擇到急診就醫。地點選擇性(site selection) 則是醫院會吸引地緣關係較為接近的病人,但因為台灣民眾迷信大廟,認為醫學中心急診的照護品質一定比較好,選擇一窩蜂地集中到醫學中心就診,反而讓不少區域醫院失去病人量,而經營不易更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足的惡性循環。

「無形性、不可衡量性、異質性」
醫療具有無形性(intangibility)、不可衡量性(immeasurability)、異質性(heterogeneity)。醫療行為沒有具體的物品,服務主要是協助病人恢復或保持健康,進而衍生出很難評估好壞的現象,每一次的就診結果可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可能同樣因為感冒來急診就診,有時要等上一小時,有時卻可以立刻看到醫療人員,因為病人與家屬對急診往往僅憑一時主觀的判斷來對急診醫療做出評價、決定滿意度,因此,急診醫療人員受到的誤解也會相對較多,也需要較好的修養與溝通能力才能身任此艱鉅的任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