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2013-06-07 不要讓你的熱心加深病醫之間的對立─又一位正義的陳先生

網路降低大眾發表言論的門檻,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所以就連曾經高中模擬考有過國文班上最低分的我都開始寫部落格。過多的資訊遠遠超過一般人的負荷水準,反而讓網友對許多事僅止於一知半解,這些非專家在網路上看似無心的錯誤概念,有時起了三人成虎的效果,加深社會不尊重專業的風氣,甚至製造專家與民眾的對立。

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粉絲頁就看到一位陳先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裡面有許多常見的誤解,在此說明一下:

陳先生言論截圖,請點擊放大
陳先生:「醫療體系的資訊封閉,讓病患對醫生充滿不信任感,對於醫療資源豐富的台灣,病人當然不會有忠誠度。」

說明:清大教授彭明輝在其著作《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說得很適切:
『一位朋友後來跟我談起他母親治療癌症的經歷,對談中一再不以為然的說:「我們的醫師為什麼都沒說」、「我們怎麼都不知道還可以有這樣的選擇」?我不忍心跟他明講醫師那麼忙,那有空對每個病患都鉅細靡遺的從頭解說?在我看病經驗裡,一個病患能從醫師那裏知道多少訊息,是看他極短時間內有能力聽懂多少專業的解釋和術語;而一個病患能有多少種醫療的選擇,也是要看病患自己做了多少功課、有沒有心理準備。』
醫療的複雜性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讓人了解的,而淪為血汗員工的醫療人員更難花費許多時間來一一解釋病患沒有問的問題,更何況還有很多病人要照顧。現在醫療資訊隨處可得,以前醫療體系更是封閉,但是病患卻遠比今日信任醫師,陳先生在此把間接原因當主因才會做出錯誤的推論。遺憾的是,病患看了這類網上的不實言論反而是加深病醫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陳先生:「現在小兒科流行克沙奇病毒,老醫師都說是感冒,新醫師都說是腸病毒。很多家長以為小孩是感染腸病毒71型,緊張的要命。紛紛到大醫院求診。結果拿個藥就回家了,這就是醫界要深切思考的問題,為了顯示自己醫術高明,用一些高深的,恐嚇的名詞吸引民眾求診,這好嗎?」

說明:老醫師和新醫師都沒說小孩是感染腸病毒71型,家長過度緊張是媒體和衛生署宣導的問題,大醫院醫師看了更多病人不會有更多的薪資,反而是有看不完的病人以及隨之增加的負擔及壓力,怎麼會靠恐嚇民眾來吸引他們求診呢?陳先生因一時熱心,用一些不實的指控來批評醫師,這對嗎?

陳先生:「不知科別,最簡單的方法是去急診檢傷分類,就知道該看那一科了,最好趁白天還有門診,可以當場加掛號。」

說明:首先,到急診檢傷分類會影響急重症病人的就醫,台灣許多急診室已經像菜市場了,請不要因一己之私而影響他人就醫的權利。再來,到家醫科或是診所也可以得到建議,甚至到醫院的服務櫃台也可以得到免費的就診諮詢服務。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人因為不知道看哪一科,選擇到急診來檢傷,急診醫師看完之後建議到專科就診,因為已經診查過而不給退掛號是正常流程,但此舉卻常常引起民眾的不悅,覺得沒有拿藥就不算治療,醫師看診是要收費的,這些民眾難道認為上課只要買課本就好,老師都是免費來教的嗎?以前覺得這是少數,但是最近身旁發生了故事:

清潔員:「舌頭有長東西要看哪一科呀?萬一到時要開刀就麻煩了,看錯科卻說要去另一科開刀我不就要看兩次了嗎?」
某醫師:「你也可以問櫃台呀,真的不知道就先看家醫科也可以。」
清潔員:「我才不要,之前有朋友就是這樣,看了也沒開藥只說要轉別科看,竟然不給退掛號,真沒良心,問一句話也要收錢喔?」
無奈的某醫師:「那妳先在牙科和耳鼻喉科選一科看吧。不要先來我們急診,我們可能不會給妳退掛號,到時候我們也沒良心了起來。」

台灣醫療的專業已經不被許多民眾珍惜,連在醫院工作的清潔員也這樣認為,真讓人不寒而慄。

1 則留言:

  1. 我早就說過健保把台灣的醫療搞成公用事業了,跟水電一樣24小時不能停,還要便宜。

    回覆刪除